隨著又一次被列入住建部下一年度的工作任務的重點,《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修訂的草案稿在猴年伊始再次“爽約”。截至2月,“草案稿”尚未上報至國務院法制辦。住房公積金修法已經連續(xù)兩年推遲。、兩年,住建部均提出在當年度內完成“草案稿”的修訂工作,并上報國務院法制辦。不過,受制于強制繳存、擴大繳存面、用途監(jiān)管等方面的利益糾葛,致使住房公積金“修法”連續(xù)兩年未能如期完成。(2月15日《中國經營報》)
始于1999年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著眼點是“確保住房公積金”的安全,實施了十多年之后,已經明顯跟不上時代步伐和民眾需求。,“條例”修訂提到了議事日程: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明確提出,要求在6月前,沒能如愿;年底,住建部再次明確提出,要完成“條例”修訂草案稿,結果這個要求仍然打了水漂。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稿兩度爽約,實在讓人不爽。那么,為何備受期待的修訂草案稿千呼萬喚不出來了呢?說到底,這里面還是有諸多利益糾葛,各個細節(jié)中的公平性經受不起考量,各地的爭議難彌合。具體而言,爭議的地方存在于強制繳存、擴大繳存面、用途監(jiān)管、所有制不公等。各地基于自己轄區(qū)內企業(yè)的“公”、“私”性質的差異,提出趨利于自己的強制繳費辦法,難以達成統(tǒng)一,再者,對于住房公積金繳存的公平性問題,民眾也有了強烈的訴求,如何既體現(xiàn)公平性,又不出現(xiàn)簡單‘一刀切’的問題,難度較大。
政府部門人員和事業(yè)單位人員的住房公積金,能容易達到接近統(tǒng)一的覆蓋面。然而,企業(yè)因所有制體制的不同,就難以達成一致的意見,因為其中充滿了較大的不公,比如國有企業(yè)員工的住房公積金的參保率就遠遠高于私營企業(yè)。而即便是同是國有企業(yè),也因行業(yè)的不同,其保障程度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銀行、石油等壟斷行業(yè)的職工年度住房公積金補額動輒上萬元,被公眾諷刺為灰色收入、隱性腐敗,成為備受爭議的焦點之一。
房改之后,住房為解決城鎮(zhèn)職工的住房問題,國家提出了住房公積金制度。當這項制度不能適應新的發(fā)展要求時,就必須適時地改革。否則,就可能因為不公平或不保障而淡化住房的善意,甚至稱為制度雞肋,F(xiàn)在,公眾對《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已經有了較大的爭議,可以說,它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時間節(jié)點,不能一拖再拖了。顯然,《條例》修訂草案稿前兩次的“爽約”,已經消弱了公眾的信心,職能部門不能再失信于民了。
誠然,彌補各方爭議,達成統(tǒng)一,盡早讓草案稿出臺,并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其中的工作是艱難的,甚至是艱辛的。但這不能成為我們推辭的理由。*主席最近曾多次談到,改革已經進行入到了艱難時期,我們必須敢于啃“硬骨頭”。這里所提及的“硬骨頭”,當然是指那些不甘心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團,而住房公積金還算不上全國改革過程中的“硬骨頭”。但是,它對于住建部而言,其實就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硬骨頭”當前,可以說考驗住建部的時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