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過年有哪些習俗,西安新年風俗整理

思而思學網

西安過大年有哪些習俗?大年初一,元宵節(jié)有什么注意的?西安思而學教育網小編為您解答,歡迎閱讀。

3.jpg

西安過年習俗有哪些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發(fā)軔于周秦,形成于漢,繁盛于唐,西安是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核心之地。“年”濫觴于古老的臘祭,萌芽興起于建都在今西安地域的西周。漢武帝在長安頒布“太初歷”,將歲首固定為正月初一,自此“中國年”在西安得以確立。唐玄宗時,大唐長安,萬國來朝,玄宗與民同樂,上元燈會前后三日取消“宵禁”,創(chuàng)造了一座千秋盛世、燈火闌珊的大唐不夜城。在長安誕生的,以“中國年”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至今,生機盎然!

古老的“中國年”,在西安有許多老講究、老規(guī)矩、老習俗。西安年講規(guī)矩,以家為本的回家團圓、守歲儀式、拜年次序等,都是家國同樂、儒家禮樂理念的生動體現。不到西安,就難以對傳統(tǒng)中國年有深入的認識。同時,中華文化儒釋道一體的思想,也在西安年上得以生動地呈現。佛教色彩的佛成道日與傳統(tǒng)臘祭結合,形成了臘八節(jié)。道教影響的傳統(tǒng)燈會,使天官圣誕及賜福之良期的元宵節(jié),同時也是道教的上元節(jié)。

年三十夜里交子時,常有人去寺廟(城隍廟、關帝廟、土地廟、八仙庵等)“燒頭香”(新年的第一爐香)、“放頭炮”,據說這樣交好運、有福氣。農村的村社會敲鑼打鼓以“銃子”(一種可發(fā)出巨響的鐵筒土炮)開路,爭先恐后去神廟燒香、放炮,爭搶頭炷香的場面十分熱烈。

年味濃

“過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jié)日,家是西安人最核心的原點。團圓是中國年最核心的元素,回家是西安人過年最大的規(guī)矩。西安人多不愿意離開鄉(xiāng)土,十分重視血緣家庭之情,重親情、重鄉(xiāng)情、重人情。除夕之夜,吃團圓飯的時候,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守歲,一個也不能少。

秦中自古帝王都,過年期間,面子是最重要的,盡管平時生活節(jié)儉,購買年貨的習俗,在古都西安保留得最濃厚。講禮數的西安人非常重視籌備過年,籌備過年的階段被稱為“忙年”,古城西安忙年氣氛之早,市民過年熱情之高,年貨人氣之旺,年貨規(guī)模之大,年俗氣氛之濃,在全國都很少見。過年期間,西安人招待客人,十分實在,大碗盡管咥,把西安人骨子里的熱情表現得淋滴盡致。

元宵節(jié)“鬧社火”,更是把平時面冷心熱的西安人內心的激情充分釋放出來。西安許多區(qū)縣都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目:如長安區(qū)的“盤子會”,全用染色的各類豆子在瓷盤子里組成塔、樹、獸、花等多類造型供人觀賞,敬獻神靈。鄠邑區(qū)除各類社火表演外,還有木偶、皮影戲表演。高陵區(qū)鬧社火、耍獅、舞龍、跑竹馬,徹夜不息。周至縣有牛斗虎、板對(用長大木板書寫紅對聯由人舉著敲鑼打鼓巡游)、放焰火、騎馬社火等表演。一些地方還舉辦燈謎會、燈棚會、社火比賽、社火匯演,往往形成全民涌上街頭人山人海的歡鬧景。

重情

西安年是中國年的代表,更重視的是人情味。春節(jié)是西安地區(qū)最隆重的的節(jié)日,西安人過年十分講究禮數,特別是對拜年的次序很有講究,由親而疏、由長而幼、由近而遠,不能亂了規(guī)矩,把中國人的血緣關系反映的淋漓盡致。舉例而言,雖說“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但拜年的時候必須先到大舅家拜年,再到二舅家拜年,絕不能因為二舅家近就先去二舅家,否則會被斥為不懂禮數,當然特珠情況除外。

西安人重視家庭,過年時講究不忘逝去的親人。各家戶在年三十的晚上或年初一的早晨,必要懸掛祖宗牌位,設立香案,獻上供品,頂禮跪拜,表達感恩之心。也有的地方,將逝去親人的靈魂請回家里,供上照片,擺供果,將年夜飯?zhí)魩讟佑H人最愛吃的,擺盤供上,以共享年節(jié)。還有的地方給逝去的親人送燈,表達為親人照亮回家的路之意。西安年最有溫度,西安人最講人情。西安人講人倫、盡孝心、厚道實在的文化基因在過年期間展現的淋漓盡致。

年俗

“過年”是中國民間老百姓對春節(jié)的俗稱,古代也稱“元日”“元且”等。舊時西安地區(qū)“過年”從進入臘月就開始活動,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前后長達40多天。

臘月初五

有“吃五豆”的習俗,以五種豆類熬粥,晨時喝五豆粥,也吃油餅、酒菜等。民間有“吃了五豆就糊涂”的說法,其意是盡管平日省吃儉用,進入臘月要過年了,人們會犯糊涂大把花錢。此后便開始拉開過年的序幕,做一系列的準備活動,如打掃房屋,涮白墻壁,磨好白面,準備足夠的柴火,給小娃縫制新衣、買絨花,兌換零錢一般還是新錢作壓歲錢,到集市上置辦年貨,或自己殺豬準備過年的飯菜,還要蒸花饃、棗糕,有些人家蒸的饃可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臘八節(jié)

臘月初八,也稱佛成道日,西安地區(qū)各大寺廟行施臘八粥。一碗以八種香谷為原料的臘八粥喝完,預示著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蒸蒸日上,五谷豐登,身體健康。

小年

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過了小年,離春節(jié)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忙活: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小年還有貼窗花、理發(fā)等習俗。

大年三十

要貼對聯(也叫春聯),貼門神,貼窗花,倉上、樹上、牲口圈、豬圈、水缸旁等地方都要貼紅斗方或紅對子。如屋梁上貼“抬頭見喜”,板柜上貼“招財進寶”、“黃金萬兩”,面甕上貼“米面如山”,牲口棚柱上或墻上貼“六畜平安”、“騾馬成群”,老人炕頭上貼“身臥福地”、“壽比南山”,斗上貼“日進斗金”,院子里貼“吉星高照”、“滿院生輝”,車轅上貼“日行千里,夜走八州”等。

大年三十晚上,人們除放炮、點院燈外,全家人講究團圓(在外地的人都會在年三十以前趕回家中),吃年夜團圓飯,并守歲熬夜以迎新春來臨。西安地區(qū)年夜飯多有餃子,餃子是與節(jié)氣相合的吉祥食品。餃子與“交子”諧音,新年開始的時辰是“子”時(夜里十一點鐘至凌晨一點鐘),而子在俗信中與鼠相連。鼠是多子多孫的象征,故此時吃餃子有祈求神靈賜福多子多孫家業(yè)發(fā)達的含義。有些人家還會在餃子中包一枚銅錢,誰若吃到則預兆他(她)在新的一年中會有好運氣。

大年初一

早早起來放炮、祭祖、拜神后,家里的少年兒童先向老人拜年祝賀新春、互說吉祥話,老人會向娃娃們分發(fā)壓歲錢。然后家人出門向本家戶族的長輩去拜年祝賀。闔家團圓的“闔”,有關門的“門”,意思是不允許出門,父系血脈之外的人不允許進來。這一天的拜年,是以父系血脈的。

正月初二至初四

到各家各戶走親戚、串門戶,相互拜年。按關系遠近一般初二到初五先向丈人家、舅家拜年,然后再向姑家、姨家拜年。初二是女兒女回娘家拜年的重大日子,是以母系血脈拜年的一天。女兒一家,往往帶上雙數的厚重禮物獻給娘家,單數被視為不吉利的。招待女婿很有講究,西安地區(qū)有一個女婿半個兒之說,尤其是新女婿,禮數會更高。對外孫,一定要發(fā)壓歲錢,小輩要給長輩叩頭,十分莊重!案x傳家”的西安地區(qū),更重視禮輕仁義重。送饃是重要的禮俗,禮饃不僅講究數量,而且講究回禮,壓歲錢數量也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不像一些地區(qū)以“千里挑一”之類討彩頭。

初五

從初五開始,過年的禁忌結束,就近的廟會陸續(xù)舉行。人們會去廟會看戲、吃小吃、買耍活,也會迎財神、拜財神、游財神,祈求神靈新年賜福,祈愿新的一年健康富裕。

初三到十五之前

依據親疏和自己的時間,安排“拜師友”,聚會、飲酒、吃飯、打牌玩耍等,加強熟人間的聯系。

正月十五

元宵節(jié)是過年最熱鬧最歡樂的時刻,當天前后的活動都是圍繞著“鬧”字開展的。家家戶戶掛燈籠,小孩打著龍、虎、兔、獅各種形樣的燈籠四處歡跑。有些地方還搞“賽燈會”,故而這天也叫“鬧花燈”。如果是新媳婦過門的第一年,娘家要給女兒送花燈,俗稱“追燈”。一般人家都要送宮燈一對,還加一對小花燈,叫“引燈”,是引導新媳婦早生貴子的意思。女方家來送燈,男方家要辦酒席,熱情招待來客。而新媳婦則在這天隨娘家人回娘家去“躲燈”。“鬧社火”一般是正月初十左右開始,持續(xù)到正月十五前后,有的村早在初二就開始活動。社火表演有龍燈、舞獅、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等樣式。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