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七夕節(jié)民間習俗精選

思而思學網

 七夕節(jié)各地風俗

賀牛生日:兒童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迎仙:廣州的乞巧節(jié)獨具特色,節(jié)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zhí)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后,姑娘們將所制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漂針試巧:七月七日,為“女節(jié)”。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針,照水中之影,以試巧,復陳瓜果,爭相“乞巧”。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膠東地區(qū),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jié)著新裝,聚一堂,月下盟結七姐妹。有的還唱“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種巧菜作巧花:山東榮城有兩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種帶花的食品。

結扎巧姑種豆苗青蔥 占卜巧拙 穿針走線 剪窗花:陜西黃土高原地區(qū),在七夕節(jié)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七姐會:有的地區(qū)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qū)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xiāng)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瑯滿目。不同地區(qū)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制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xiāng)會館還在這個節(jié)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凈水視影定驗巧拙: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于陽光下曝曬,并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于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年青女子采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qū)的漢族也多采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七夕儲水紅頭繩七個結:廣西某些地區(qū)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七夕節(jié)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jié)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qū)流傳至今。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