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深處有豐碑演講稿范文

思而思學網(wǎng)

民心深處有豐碑演講稿

蘋果花開的季節(jié),李保國走了,走得讓人牽腸掛肚!

當了20多年的記者,采訪了無數(shù)的黨員與先進人物,李保國留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4月12日,李保國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在保定市殯儀館舉行。那天清晨,天公落淚,古城含悲,殯儀館大廳內外聚滿了人群;他曾幫扶過的邢臺縣漿水村的農民都要來參加告別儀式,村干部給大家做工作,最后選了近70名村民代表。他帶過的60多位博士生、碩士生從各地趕來,跪倒在告別大廳,哭送這位情重如山的恩師……

采訪中,一個細節(jié)讓我的淚水奪眶而出。

李保國去世后,他的手機還不時地傳出老鄉(xiāng)們的聲音:“李老師啥時來村里作指導啊?”

山區(qū)百姓盼李保國,是因為在他們眼里,李保國沒有架子,是個“農民教授”,能和他們打成一片,手把手地教他們,從沒有嫌麻煩。

內丘縣崗底村有個農民叫楊會春,干活實在,就是腦子轉得有點慢。教蘋果套袋技術時,李保國教了一天多,他才學會。以后,再傳授技術,李保國都會專門給他開“小灶”,為他重點講解示范;李保國說一他不二,道道工序都能落實到位,后來,他成了行家,十里八鄉(xiāng)的果農都請他當師傅。種蘋果再加上技術服務,他一年收入十幾萬元。

多年來,李保國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多場,培訓人員9萬多人次,創(chuàng)新推廣了36項農業(yè)實用技術,幫助山區(qū)農民實現(xiàn)增收28.5億元。

翻看李保國教授生前照片,背景大多是村莊和鄉(xiāng)親,而不是書齋、講臺。

在李保國的心里,農民的事兒比什么都重要!去年12月初,李保國在邢臺市作課題研究,一天晚上,前南峪村的農民給他打電話咨詢果樹冬季剪枝問題,聽說他在市里,就邀請他去村里做指導。本來時間安排得很緊,而且從市里到村里,打個來回兒得半天工夫,但面對邀請,他應了下來,說第二天上午擠時間去看看?傻诙煲辉,起了霧,高速路封了。隨行人員都勸說:“高速路不知道啥時候開,別去了吧?”李保國說:“村里知道我今天上午過去,肯定都等著呢,還是繞道走吧!”

在他的指引下,三拐兩拐,車子駛上一條窄窄的路,到村里的時候,比約定的時間晚了近一個小時。一下車,李保國就沖著果農大聲說:“今天霧大,高速路封著,國道堵車,來晚了,實在對不起啊!”誠懇地道歉后,他才拿起工具,教大家怎么操作。

一個知名教授,對山里的農民這么謙遜和氣,讓我十分震撼!

在他的手機通訊錄里,有很多這樣奇怪的名字:“井陘核桃”“曲陽核桃”“平山蘋果”等等。原來,這些都是全國各地的農民給他打電話咨詢事情,又沒說清他們叫什么,所以李保國就先這么存了起來,方便隨時指導。

35年來,李保國帶領他的團隊,打造了前南峪模式、崗底模式、綠嶺模式、葫蘆峪模式,探索出了一條生態(tài)改善、產業(yè)發(fā)展、農民脫貧致富的山區(qū)發(fā)展之路。

這兩年,河北省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舉全省之力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李保國更忙了。很多地方慕名找到他,給他們的鄉(xiāng)鎮(zhèn)、村莊作規(guī)劃。他能多去一個地方,絕不少去一個。

有一回在石家莊,他一天之內轉了4000畝蘋果園。我勸他說:“你這樣干太辛苦了!”他說:“通過我的技術,早一年進入盛果期,一畝地可以增收4000斤蘋果,按一斤蘋果賣兩塊錢算,一畝地就能增收8000元,4000畝地是多少啊?3200萬啊。我一個人辛苦一天的事兒,多值啊!”

為了百姓早一天脫貧,他像個“拼命三郎”。采訪時見到他的遺物,十幾本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記載著他奔波忙碌的行程。僅從1月到他去世的101天里,外出的時間就達62天,行程7860公里。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天里,他依然忙碌著……

是什么支撐他心系太行、立志扶貧、為山區(qū)群眾脫貧致富操碎了心?是什么支撐他不顧病體、一年行程4萬公里、200多天扎在農村?是什么支撐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埋頭耕耘、淡泊名利、不圖回報?

是信念的力量,他的信念就是讓貧困農民盡快富起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有如此的苦干實干精神,有如此為民的百姓情懷,百姓又怎能不愛戴、不尊崇他呢?百姓說,李老師沒有走,這漫山的蘋果樹、核桃樹,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化成的。他,在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李保國先進事跡材料:

曾幾何時,社會把農村青年通過自身努力,跳出農門成為城里人,作為人生成功的標桿,確實,城市的繁華,對照農村的貧瘠,人往高處走,融入富足的城市里享受充足的物質生活,是人性的真實體現(xiàn),但就是有李保國這樣的黨員同志,通過自身努力走出農村,卻在人生最好的年華里義無反顧的投身到農村,帶動老區(qū)的群眾脫貧致富,數(shù)十年如一日,最終把忠魂留在了太行山上。

李保國作為河北農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完全可以選擇在大學明亮的校園里教書育人,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享受學生的“頂禮膜拜”,對于一個農村出身,從基層摔爬滾打出來的教授,這種選擇無可厚非,相反,他扎身太行,離開舒適的生活,回到“泥腿子”的狀態(tài),相信起初無論是親屬,還是周邊人,甚至被他幫扶的鄉(xiāng)親,多少是有質疑的,這無疑考驗著一個人是否真正做到淡泊名利、清正廉潔的品質,面對各種誘惑、他人的不理解,淡然處之,以自己作為一個黨員的良心拋棄一切私心雜念,李保國做到了。

老少邊窮地區(qū)的相對落后,有其地緣、資源和歷史因素,更有缺乏人才這個重要原因,而農村地區(qū)需要的人才,不僅是專業(yè)知識上過硬,其對農村的熱愛、對農民的親近是其能堅持下去的基礎,李保國同志就是這樣一個人,從攜妻帶子離開校園踏進太行,整整35個春秋,這不是一個知識分子進入農村幫扶的姿態(tài),而是他已經(jīng)把自己完全當做這片山村里一個普通農民的情懷,才能堅持如此之久,沉下心,把鄉(xiāng)親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這體現(xiàn)了李保國同志作為一個黨員,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在35年的幫扶歷程中,李保國同志體現(xiàn)了黨員的扎實苦干的品質,有著不怕吃苦,更有硬要往“苦地方”鉆的毅力,86年進入人煙稀少的易縣望隆村,數(shù)年專研爆破整地技術成功,99年為開發(fā)最為困難的干旱丘陵,毅然轉戰(zhàn)鳳凰嶺,成功一項卻來不及停歇,享受既得成果,卻為了下一個難題重新從零開始,每個輪回消耗著這位黨員的精力和身體,只有堅定、能吃苦的強大毅力才能支撐他這樣堅持。

李保國同志不怕吃苦,同時保持著務實的作風,為農民脫貧做事,但也不是魯莽的“說干就干”,其所作項目都是經(jīng)過大量的論證,結合當?shù)貙嶋H循序漸進,96年在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結合當?shù)亓值靥攸c,發(fā)展出蘋果、板栗和林下間做苜蓿,用苜蓿養(yǎng)小尾寒羊的發(fā)展思路,用當?shù)刭Y源優(yōu)勢帶領群眾順利脫貧;在鳳凰嶺,大力發(fā)展核桃種植,使得核桃成為當?shù)剞r民發(fā)家致富的“珍貴寶藏”,這體現(xiàn)了他求實務實的精神,不求虛名,不講形式主義,真真實實的利用現(xiàn)有條件,為鄉(xiāng)親開辟有效的致富途徑。

李保國在繁重的幫扶支邊工作之余,還不忘“傳幫帶”的學者情懷,30年出版專著5部,發(fā)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帶出67名研究生,特別是在太行山區(qū)的35年中,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余次,培訓人員9萬余人(次),直接幫扶的村莊已達到三四十個,間接帶動發(fā)展起來的村莊百余個,在自身親力親為的同時,也用自己的知識去帶動更多人投身農村的發(fā)展大計,體現(xiàn)了一名黨員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豁達情懷。

在全國大力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當下,李保國無疑是黨員中的先進典型,就如劉云山同志在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描述的那樣:“筑牢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保持純正質樸的百姓情懷,弘揚扎實苦干的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不忘初心,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矢志不渝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而奮斗。要堅持求實務實,從一點一滴做起,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把業(yè)績寫在大地上。要淡泊名利、嚴于律己,樹立清正廉潔、甘于奉獻的良好形象”,這些評價可謂如實概括了李保國同志作為優(yōu)秀黨員,所具備的精神境界和品德力量。

全國各地區(qū)、各階層的黨員同志,必須以李保國同志等優(yōu)秀黨員們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做到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fā)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奉獻于這個時代,體現(xiàn)出一名共產黨員的價值。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