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哉亭 陳師道翻譯賞析,是江西詩派重要作家,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的一首五言律師,是一首描寫景色的詩,從清江流泉、夕陽暮靄到飛鳥奔云,描繪出一副明麗的山野夕照圖。
原文:
登快哉亭
陳師道
城與清江曲,泉流亂石間。
夕陽初隱地,暮靄已依山。
度鳥欲何向,奔云亦自閑。
登臨興不盡,稚子故須還。
登快哉亭字詞解釋:
(1)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蘇省徐州市,名稱為蘇軾所取。
(2)“城與”二句:言徐州城建在一灣清澈的江水之畔,泉水由亂石間汨汨流出。與,共。
(3)“夕陽”二句:落日剛剛隱沒,云霧在山中升起,形容晚景。初隱地,剛剛沉入地平線下。暮靄,黃昏時山林間升起的霧氣。
(4)度鳥:飛鳥。李白詩云:“天涯有度鳥。”何向:飛向哪兒。杜甫詩:“途遠欲何向。”
(5)奔云:流云。自閑:指云悠然舒卷。
(6)“登臨”二句:意謂家中有稚子候門,只得未盡興而返。稚子,指家中幼兒。
登快哉亭翻譯:
一條蜿蜒曲折的江水,繞著城墻緩緩地流淌;泉水穿過亂石,濺起陣陣水花,發(fā)出嘩嘩的聲響。遠處,西下的太陽剛剛隱入地平線,層層暮靄就遮住了重重山岡。那空中的鳥兒急忙地飛翔,不知道它要飛向何方;天上飄浮流動的白云,是那么的悠閑,和我的心情一樣。我站在快哉亭上游興正濃,留連忘返;忽然想到家中的小孩子正在等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這迷人的地方。
登快哉亭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1068年—1077年)末年,李邦直持節(jié)徐州,在唐人薛能建陽春亭舊址重建一亭,后被蘇軾命名為快哉亭。此詩為元符元年(1098年)陳師道任徐州教授時游覽快哉亭之景所作。
登快哉亭賞析:
前六句寫登樓所見,先寫水,次寫山,再寫天,由低到高,層次分明,在寫景中別具一格。一道清澈的江水沿著城墻曲折而流,城與清江同曲,這就如同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江村》)的意境,然而陳師道的詩脫胎換骨,面目已與杜詩迥異。“泉流”句雖是直道眼前景物,然也契合登高所見。兩句寫景中,“江”與“泉”是動的,“城”與“石”是靜的,這是動與靜的結合,而正是這種結合與對照,將蜿蜒曲折的江水與飛沫四濺的泉水的動態(tài)刻畫了出來。
山是通過暮色來寫的。“夕陽”兩句描繪了一幅山間落照圖。落日剛剛隱沒于地平線下,暮靄便在山間升起了。這兩句雖然意思略相重復,然而造語工巧,特別是“隱地”、“依山”,形象而具體,讀來如身歷其境,“隱”、“依”二字本來都是帶有主觀色彩的,這里用來形容太陽與暮靄,就賦予客觀的自然現象以人性,顯得異常生動,與柳宗元筆下的“蒼然暮色,自遠而至”(《始得西山宴游記》),境界相近。
“度鳥”兩句寫空中景物,然而融情于景,包含了很深的寓意,所以歷來受人稱賞。山間時有飛鳥掠過,匆匆地不知投向何處。奔騰的云霧舒卷自如,飄曳有姿。鳥飛、云動,本是山間常景,而一旦注入了詩人自己的感情,便產生了耐人尋味的魅力。這兩句雖是直道眼前所見,但也隱隱透出詩人心境平靜、向往自由的意愿。其中不乏令人咀嚼的深意,那橫空而過的飛鳥,正是人生匆匆的象征。杜甫詩說:“仰看一鳥過,虛負百年身。”其含義為人生倏忽如鳥過,可與此句同參;而那自由自在的白云,盡管奔騰變幻,然而終因無心于爭逐,所以永遠悠閑自得,正象征著詩人內心的恬淡寡欲、平靜無波。杜甫詩“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遲”(《江亭》),把此種感情表現得很為明朗,而陳師道此聯則較含蓄蘊藉。按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說法,杜詩是“有我之景”,而陳師道此二句則如同“無我之景”,正有“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意趣,但在客觀描寫的背后,蘊含哲理和深意。故方回說:“如‘度鳥’、‘奔云’之句,有無窮之味。”紀昀也說:“五六挺拔,此后山神力大處,晚唐人到此,平平拖下矣。”說明了此二句寓意深長,有振起全篇之功。
“登臨”兩句翻出一層意思作結,撇開寫景,而由游興之不盡反襯出景物之令人流連忘返。然而詩人并不直說自己游興未盡,卻說因家有稚子,故不能流連太久。所以任淵釋此二句說:“以稚子侯門之故,不盡興而返。”
陳師道的詩往往以孤拔遒勁見長,于此首可見一斑。全詩蒼勁有力,老氣橫秋,雖不用奇字僻典,然而意興無窮,純以氣格勝。這種風格,得力于杜甫,但也與陳師道孤傲的性格有關。方回評價說:“全篇勁健清瘦,尾句尤幽邃,此其所以逼老杜也。”正指出了此詩蒼勁老健的風格與杜甫詩相近。
個人資料: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人。元?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