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故洛陽城賞析翻譯,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憑吊洛陽城,寄寓著對朝代興亡的感慨。
原文:
過故洛陽城
司馬光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蕩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裾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過故洛陽城字詞解釋:
三川:指黃河及其支流洛水、伊水。?漾:形容水波蕩漾廣闊無涯。
素波:白色波浪 。
過故洛陽城翻譯:
洛陽城四面青山環(huán)抱,三川江水碧波長流;春風哪里知道人世間的興衰更替,就算是故都,每年也依舊都碧草滿城;煙霧橫索,風雨呼嘯,從前的帝都現(xiàn)在只剩下寥寥的宮殿舊址;如果人們想要知道古往今來興亡交替的規(guī)律,看看洛陽城就知道了。
過故洛陽城創(chuàng)作背景:
洛陽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年代最長的著名古都。先后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唐、后梁、后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時間累計長達一千五百多年。洛陽的興衰也是中國封建王朝興衰的一個縮影,號稱正史的「二十五史」。
過故洛陽城賞析:
這首詩憑吊洛陽舊城,寄寓朝代興亡的感慨。詩人登山臨水,但見山色依舊,素波不改,而13朝古都洛陽[4] 昔日繁華相逐的氣象一去不返,只留得滿城芳草萋萋,一副破敗之象。后兩句以“春風”的無情襯托登臨者的有情,與岑參“江山不管興亡恨,一任斜陽伴客愁”(《再過金陵》)和韋莊“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臺城曲》)同一筆法。
個人資料: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1]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后,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