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提升心得體會(1)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不錯,知識就像汪洋的大海無窮無盡。今年5月25日至5月30日,我有幸在縣進修學校參加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數(shù)學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這5天的培訓,獲益匪淺。第一天報到就開始上課,我們的班主任周老師是一位工作認真負責的老師,由于參加這次培訓的老師是來自全縣各個不同的學校,一共有30多人,且年齡偏大的老教師占一半,所以我們的第一個活動就是“破冰行動”,班主任按我們年齡分好組,要求每個組的組長和組員們共同取組名組歌逐組上臺介紹,氣氛瞬間融洽了。
接下了是4天半的緊張學習,大家先后聆聽了4位專家有關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講座。通過幾位專家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講解,我比較全面地學習了有關“創(chuàng)新教學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標準及實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規(guī)劃的內(nèi)容、方法和策略”、“區(qū)域信息化套餐課程建設”、“信息技術下的校本研修”、“遠程培訓的質(zhì)量管理”、“培訓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項目管理與方案設計等內(nèi)容”;初步了解了有關頂級的教育模式,以及國內(nèi)對這種教育模式的嘗試應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了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國內(nèi)在教學上應用的一些先進信息技術。并且能與各位專家面對面、座談式、討論式的交流學習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的一些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開闊了我的眼界,使我進一步對現(xiàn)階段的教學及教學改革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總體上,通過這次培訓,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當今我們正處在一個教育大變革時代。我國的教育發(fā)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說是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還要繼續(xù)發(fā)展,教育必須要向世界看齊,必須減負增效,必須同時代同步,必須同現(xiàn)有的信息科學技術同步,用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引領教育,促進教育,這樣才能使教育不斷發(fā)展和超越,傳統(tǒng)教育在我國已有多年,我國的教育要長足發(fā)展,提高質(zhì)量,必須應用現(xiàn)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先進的信息技術將推動教育的時代變革。
2、先進的信息技術對促進和提升教學質(zhì)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對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能力的培訓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務艱巨。
4、應該珍惜這次培訓機會,回去之后再認真梳理、學習、提高,把學到的知識用到自已的實際工作中,并且要發(fā)揮骨干作用,發(fā)揮自己的培訓作用,培訓、引領我校教師認真學習教育信息技術,并且能盡力用到教學實際中,提高教學質(zhì)量。
總之,經(jīng)過這次“國培”,我徹底領悟了專家們的嚴謹治學和博大才華,也深刻反思到自己的學識水平相差的距離和平時教學方法的淺陋,感覺到自己知識功底、思想認識、心理素質(zhì)等都還有著很有大的漏洞!皣唷笔窃鲩L知識和提高素質(zhì)的理想學府!在這里我們增長了知識,忘記了辛苦;增添了歡樂,拋開了煩惱;增強了自信,擺脫了困境!我相信,今后只要加強學習,努力上進,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定會錦上添花。
信息技術提升心得體會(2)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它不但普及廣大社會生活、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進了各類校園,無聲地改變著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等。
一、 教師應走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淺層認識”誤區(qū)。
李克東教授說得對,這個整合課題并不是“讓學生一節(jié)課欣賞幾十個漂亮的網(wǎng)頁”,讓學生欣賞幾個漂亮的課件。整合的目標在于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培養(yǎng)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理論,為學生提供一個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空間從而推動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但事實上,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們很少用到多媒體教學設備,但各種公開課、賽課活動中計算機等多種媒體設備的使用卻屢見不鮮。這說明教師們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學的實效性,但更多的只是為了在公開課中體現(xiàn)現(xiàn)代化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獲得評委和同行的好評。要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卻很少應用呢?難道僅是因為“設備跟不上的”原因嗎?
二、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更應注意學生情感的渲染與移植。
我們可以看到,在使用多媒體設備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緒高漲,精力集中,這是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由此,讓我感到信息技術與各門課程在整合的過程中更應注意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取向。信息技術教育應該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樂于學習,樂于思考、樂于探究的學習空間。李教授也在講座中談到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教育應該是“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的,教育要使學生入情入景,學生才能將熱情移植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
三、 積極學習各種“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知識。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深化認識。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的優(yōu)勢,使計算機真正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服務。為此教師要加強學習計算機的應用,真正把計算機當作自己備課、授課、組織學生活動的工具。
以上就是我這次學習的幾點不成熟的體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定會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為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做出應有貢獻。
信息技術提升心得體會(3)
全面實施信息技術素質(zhì)教育,全面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為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戳四瞧恼挛矣X得有所感觸,所以又去看了有關的知識現(xiàn)把學到的知識和大家一起來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zhì)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zhì)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標最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新課標強調(diào)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實現(xiàn)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愿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xiàn)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聽新課標指導下的老師上課,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qū)W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嘗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信息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說,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后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么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于向教師挑戰(zhàn),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jié)課,無論怎么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fā)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fā)展,就應當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并且采用了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任務驅(qū)動模式來設計教材。學生并非空著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jīng)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jīng)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xiàn)象到農(nóng)家生活、社區(qū)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xiàn)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于相關的經(jīng)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并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jīng)驗出發(fā)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jīng)驗出發(f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f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chǎn)生強烈的沖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chuàng)造。教學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發(fā)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后,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jù)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diào)適和重組。由于強調(diào)開放式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fā)、制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教師在執(zhí)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fā)利用校內(nèi)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