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文明禮貌,是一個公德社會,一個美好的字眼。一個人、一座城市、如果沒有了文明禮貌,那這個人、這個城市將會受到人們的斥責。
三月文明禮貌月手抄報圖片精選1
三月文明禮貌月手抄報圖片精選2
三月文明禮貌月手抄報圖片精選3 三月文明禮貌月手抄報圖片精選的內(nèi)容:
文明禮貌小故事
賣衣求師
賈思伯(468~525),字士休,北魏益都(今壽光)人,幼年聰慧,10歲能誦詩,“工草隸,善辭賦,文苑儒宗,遐邇歸屬”。21歲開始出仕朝廷,任太子步兵校尉、中書舍人,轉(zhuǎn)中書侍郎,很受孝文帝的賞識,常隨從征伐,孝文帝終時執(zhí)筆代寫遺詔。又任過滎陽太守,南青州刺史、兗州刺史,政績顯著,兗州人民曾為他立德政碑以表懷念。魏宣武帝時,轉(zhuǎn)任輔國將軍。公元507年,賈思伯以持節(jié)軍司的身份,隨任城王拓拔澄圍攻鐘離,兵敗退卻,賈負責斷后,拓拔澄認為他是文人,很可能遇難,賈竟安全歸營。拓拔澄稱贊他說:“仁者必有勇,常謂虛談,今于軍司見之矣!”但賈卻說自己因為迷路才湊巧脫險,絕不夸能表功;“時論稱其長者”。
魏肅宗時任太尉長史、安東將軍、廷尉卿,后因他“以儒素為業(yè),不好法律,希言事”而轉(zhuǎn)任衛(wèi)尉卿。當時朝廷上下為建造“明堂”的規(guī)模格式而眾說紛紜,久議不決。賈思伯上《明堂議》,提出了合理的方案,否定了戴德《禮記》中的記載和東漢蔡邕的見解,廣征博引,論據(jù)確當,學者無不贊同。后升任太常卿度支尚書轉(zhuǎn)正都官,又被太保崔光推薦為侍講,教授肅宗讀《杜氏春秋》,“言約義敷,旨高辭遠”。他雖官高爵顯,但仍勤學不懈,并能“傾身禮士”,雖在街途,也要“停車下馬,接誘恂恂,曾無倦色!彼麑θ苏f:“衰至便驕,何常之有?”當世以為雅談。
賈思伯政績顯著、勤學不懈,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除此之外,熟為人知的“賣衣求師”故事也是發(fā)生在賈思伯和他兄弟賈思同的身上。相傳兄弟二人求學于老師陰鳳門下,由于家貧,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賣出去,籌集學費。人們?yōu)樗麄兒脤W的精神所感動,便湊了不少絲綢之類的物品讓他們?nèi)ニ徒o老師。陰鳳知道實情后,堅決不肯收禮。這則賣衣求師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傳的佳話。
公元525年賈思伯死于洛陽,肅宗追贈為鎮(zhèn)東將軍青州刺史,又贈尚書右仆射,謚號文貞。同年11月遷葬原籍,墓在今壽光城西南4公里的李二莊。
團結友愛--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清廷派駐臺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臺灣的大功臣,臺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fā)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nèi)酥姓l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面談?墒堑搅思s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tài)度。只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墻上的字畫。后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臺灣總督。
按語:沒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堅毅持久、克服萬難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偉大的事業(yè)。我們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首先便須磨煉自己的耐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