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箲(zhàn)勝利72周年手抄報資料

思而思學網

 抗日勝利黑板報資料:抗日勝利日紀念背景

1945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3天,并從第二年開始以每年9月3日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但戰(zhàn)爭結束后,中國很快陷入內戰(zhàn),所以這個日子的喜慶氣氛被沖淡了許多。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各種原因,并沒有每年都進行慶祝,只是在“逢十”的年份舉辦一些活動。1995年9月3日,適逢抗戰(zhàn)勝利50周年紀念,江澤民等中央*到位于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晚上還舉行了一個有很多中央*和抗戰(zhàn)老兵參加的大型晚會。

而在某些學者和民間人士看來,“八一五”、“九一八”和“七七”更值得紀念。這使得本來沒有爭議的事情發(fā)生了分歧。究竟應該在哪一天慶?谷諔(zhàn)爭勝利,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社科院日本所政治室研究人員趙剛接受采訪時說:“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日子,但我認為8月15日更有意義,因為中國是對日作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

8月8日,民間網站“愛國者同盟網”發(fā)出倡議,號召紀念八一五抗戰(zhàn)勝利日。該網站負責人王錦思透露,他們在兩會期間曾委托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幼麟提交了一份議案,要求隆重紀念抗日戰(zhàn)爭,紀念“八一五”和“九一八”。議案提出,全國抗戰(zhàn)紀念地免費開放,紀念日全國默哀,國家*出面講話。王錦思說:“全國人大給了答復,說議案是積極的,需要進一步研究。 ”

一直以來,沈陽市在9月18日都有紀念活動,汽笛長鳴;12月13日,南京也全市拉響警報。但這些都是地方性而不是全國性的活動。 2003年九一八紀念日前夕,中國各界人士聯名發(fā)出呼吁:在每年的9月18日和8月15日,舉行國家級紀念大會;每年的9月18日,全國大中城市鳴響警報3分鐘,下半旗;每年8月15日,全國舉行慶;顒。參加聯名呼吁的285名各界人士中,包括中國史學會原會長戴逸教授、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湯重南教授等知名學者,也包括馮錦華(中國大陸首次保釣行動總聯絡人)、李秀英(南京大屠殺受害者)、耿諄(日本花岡勞工暴動*),以及抗日烈士后代和普通百姓等。

在2002年和2003年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也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提議在抗戰(zhàn)紀念日舉行全國規(guī)模的紀念活動。

那么,為什么法定的勝利日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呢?湯重南教授認為,宣布9月3日這個日子為紀念日的是國民黨政府,解放戰(zhàn)爭時期對這個事情不愿意多說,新中國成立后也沒有多提。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承認抗日戰(zhàn)爭是國共合作的一次抗戰(zhàn),是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抗戰(zhàn),但不可忽視中國共產黨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個過程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個過程應該越短越好!彼f。

湯重南介紹說,在黑龍江有一個東寧要塞,在日本宣布投降后,這里的日本守軍頑抗到9月23日才放下武器投降。但9月3日應該更有法律效力,更典型。國民黨也認可這個日子,臺灣在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多是在9月3日慶?箲(zhàn)勝利。

閱兵歷次回顧

中國從1949到1959年是每年國慶都有閱兵。

1960年9月,*、國務院本著厲行節(jié)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

1964年國防部頒布的軍隊列條令中,首次出現閱兵條款。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緣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國連續(xù)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

直到1981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央軍委決定恢復閱兵,并于1984年國慶35周年時,舉行了恢復閱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國慶閱兵。再接下來就重新回到了逢10年一次閱兵的規(guī)律,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一次,2009年建國60周年閱兵一次。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