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第八集標本兼治心得體會

思而思學網(wǎng)

摘要: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制作,在重要的時間,重要的中央臺播放,彰顯出了國家對于反腐倡廉的重視。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高度,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lǐng)導,基礎(chǔ)在全面,關(guān)鍵在嚴,要害在治,要見真章、動真格,看得見、摸得著。從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體亮相時作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莊嚴承諾,到4年間“八項規(guī)定改變中國”、“老虎”“蒼蠅”一起打,再到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把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列入主要議程等等行動,表現(xiàn)了我黨立黨初心不忘,治黨全面從嚴,反腐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

《永遠在路上》反應黨中央把正風肅紀,鍥而不舍糾“四風”,反腐懲惡,著力構(gòu)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作為工作重心

,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fā)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xiàn)。該專題片既列舉了多個領(lǐng)導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蘇榮、白恩培、呂錫文等案件當事人現(xiàn)身說法,進行深刻剖析和懺悔,又針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入點評和分析,警示教育黨員領(lǐng)導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堅定對黨的信心和信任,為全面從嚴治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其實許多官員在違紀違法時,心理上都會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各種客觀理由,但如果真正回頭審視自己,他們最終都無法回避一個事實,那就是:其實沒有任何客觀理由可以成為貪腐的借口。在利益的誘惑面前迷失了自我,等到落馬之后才醒悟追悔,不論是對自身,還是對黨組織、對國家和社會,代價都太過沉重。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黨風廉政建設(shè)和反腐敗斗爭只有進行時,專題片中的案例鮮活深刻,既有剖析和懺悔,也有深入的點評分析,這既警示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也讓廣大百姓看到了我們黨反腐敗的堅定決心

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shè)和反腐敗斗爭,是中國共產(chǎn)黨對人民的承諾,對世界的宣示。因為,這是民意所致、民心所向。每個人都期望生活在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里,這關(guān)乎每個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黨風廉政建設(shè)和反腐敗斗爭的效果怎么樣,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桿秤。人心向背是

最公正的砝碼,也是唯一的砝碼。

【篇二: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人前進需要兩種力量。一種是向前的力量,也就是正能量。一種是反省的力量,也就是鏡鑒的力量,讓人“不跌倒”。

這幾天黃金時間播出的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就有這兩種力量,就能讓官員“繼續(xù)前進”。

正能量的激勵人讓官員“繼續(xù)前進”。如果說,腐敗、歪風邪氣是“負能量”,那么,從嚴治黨、正風反腐就是正能量。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正風反腐如何?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正風反腐,力度有目共睹。據(jù)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黨中央科學判斷“嚴峻復雜”的形勢,直面黨內(nèi)突出問題,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shè)和反腐敗斗爭,奮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提供堅強保證。

黨風廉政建設(shè)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就是正能量、就能激勵人,讓官員“繼續(xù)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在三方面給人正能量激勵人讓人“繼續(xù)前進”。

一是著眼使命責任,直面突出問題,立下全面從嚴治黨的軍令狀,這給人正能量,激勵人“繼續(xù)前進”。二是言必信、行必果,“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特征,這給人正能量,激勵人“繼續(xù)前進”。三是把握規(guī)律,保持定力,在堅持中把全面從嚴治黨持續(xù)引向深入,這給人正能量,激勵人“繼續(xù)前進”。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戰(zhàn)略部署。這也給人正能量,激勵人“繼續(xù)前進”。

鏡鑒“不跌倒”讓官員“繼續(xù)前進”。俗話說,有油水的地方易滑倒。中紀委就曾經(jīng)批落馬老虎不懂熱官冷做:提醒有油水,易滑倒。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數(shù)不少的省部級以上干部落馬。他們身處高位卻從高處摔了下來、手握重權(quán)卻栽了大跟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懂得 “熱官冷做”的道理。

所謂“熱官”,就是那些管人、管錢、管物、管審批、管招生等的領(lǐng)導和干部。官不在大,有權(quán)則靈。“熱官”之熱,是因為權(quán)力炙手可熱,進而有求于己的人踏破了門檻,熱鬧了門庭。正如古人所說:“賄隨權(quán)集。權(quán)在宦官,則賄亦在宦官;權(quán)在大臣,則賄亦在大臣。”如果這些“熱官”失去了緊握的權(quán)柄,還能一如既往地享受到熱茶、熱臉、熱捧嗎?

西漢的翟公,任廷尉時,賓客盈門;被貶后,門可羅雀;后復職,賓客又欲前往。翟公便在自己門前寫了幾行大字:“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

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翟公經(jīng)過一番從熱到冷的宦海沉浮,一語道出了“熱官”的熱源——多半在于權(quán)力,而不是自己有什么特殊魅力。

明代的沈鯉和張居正曾同朝為官,前者貴為帝師,后者官至內(nèi)閣首輔,都稱得上是貨真價實的“熱官”。然而,張居正“榮寵至極,而不能自抑,反張氣焰”,本事大膽子也大,能干事卻不干凈,結(jié)果“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

,眼看他樓塌了”。相反,沈鯉“雖做熱官,自處常在冷處”,做到了上不負時主,下不阿權(quán)貴,中不侈親戚,外不結(jié)朋黨,“不張氣焰,不過享用,不作威福”,贏得了“乾坤正氣、伊洛真儒”的美譽。

有的干部不懂“熱官冷做”的道理,他們錯把公權(quán)當私權(quán),錯把利益關(guān)系當朋友關(guān)系,錯把職務影響力當人格魅力。熱衷于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的生活;熱心于勾肩搭背、投桃報李那一套;熱愛打官腔、擺官譜、做官樣文章。如此風光、高調(diào)地“熱做”,傷了群眾的心,損害了干部隊伍的形象和威信,貽誤了黨的事業(yè),也讓自己“滑倒”。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申鑒·雜言上》:“君子有三鑒,世人鏡鑒。前惟訓,人惟賢,鏡惟明”。人特別是官員如何“不跌倒”?“不跌倒”才能“繼續(xù)前進”?纯础队肋h在路上》里的跌倒官員就知道了他們是如何跌倒的?聽聽《永遠在路上》里的跌倒官員的懺悔和反思是不是就有了“早知道”和“后悔藥”?就能讓人“不跌倒”“繼續(xù)前進”!

監(jiān)督執(zhí)紀的“四種形態(tài)”也告訴我們:綜觀近年來查處的諸多案例,很多腐敗分子的腐敗,并非為官之初就開始的,而往往是在官越做越大、監(jiān)督越來越少,膽子越來越大,沒有警鐘長鳴后,才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的。

如何改變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狀況,真正體現(xiàn)對黨員干部的嚴格要求和關(guān)心愛護?要使咬耳朵、扯袖子,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tài),給官員打“預防針”,給官員敲警鐘。因為,這樣可以讓官員永遠“健康”,讓官員永遠是“好同志”,讓官員永遠“不跌倒”,永遠“繼續(xù)前進”。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