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times one dream is enough to light up the whole sky. (有時一個夢想足以點亮整個天空。)——摘自《十月的天空》臺詞
電影簡介:《十月的天空》根據真實故事改編。1957年,蘇聯(lián)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美國民眾萌發(fā)了危機意識。一個礦井小鎮(zhèn)的普通高中生霍默此刻卻為自己的未來憂慮,他在球隊選拔中落選,而體魄強健的哥哥一直更受父親約翰認可,不甘于平庸的霍默萌生了制作火箭的想法。在老師和朋友們的支持下,霍默全身心投入了研究,老師更帶來了他可以通過火箭制作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而另一方面,身為礦井負責人的約翰希望兒子繼承礦井,對他的研究加以阻擾,同時警方也為山林失火事件終止了霍默的研究活動,這個年輕人還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么?
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勵志片,勵志片讓人溫暖的是——理想——一種能讓人渾然忘我偏執(zhí)狹隘喪失理智不知天高地厚敢在馬王爺面前動土的東西,就像一種病一樣讓得了的人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奮斗、所有的犧牲都投注其上……在本片的故事中是五十年代末弗吉尼亞州某煤礦礦區(qū)里的四個高中生要造火箭,乍一聽還以為又回到了“大躍進”一般,連微積分都不會的人要造火箭,這簡直比所有盲目狂熱的豪言壯語更讓人覺得沒譜,但是信念一旦發(fā)生了推動作用也往往是驚世駭俗的,人的潛力究竟有多大就跟人的潛力本身一樣無人知曉……其實這幾個高中生要造火箭的目的無他就是想奪得發(fā)明展覽獎并引來大學獎學金從而走出礦區(qū)擺脫世代當礦工的命運,而結局跟理想這個美好的字眼一樣完美,他們都做到了!這個故事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片中男主角的生活原型于一九九八年從NASA退休!
關于理想,我實在有太多話要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在我心目中理想是神圣的,而正兒八經的討論則難免會給人一種喊口號表決心的感覺,何況理想也確實是太不可思議了!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理想是這樣一種如此成王敗寇的東西——只有在事情成功實現了,那之前的想法才叫理想,否則只是貽笑大方的妄想罷了,因此也就派生出諸如自大和自信、固執(zhí)和執(zhí)著、自卑和自謙這樣的詞語,其實兩者并無本質上的區(qū)別,唯一的區(qū)別是后者只用來形容成功了的人,歷史是由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書寫的,那些失敗者們只能讓自己未遂的理想蓋上一個叫做妄想的戳!所以,我?guī)缀鯊膩聿徽劺硐,如果我做到了我一直為之努力的事,那么這些事情自然會被當作理想來提起,如果這些努力全部都做了無用功那么他們就只能被當作教訓給人當反面教材了。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么理想就是成功之父了,失敗就像分娩一樣是喜悅前的痛苦萬分心如刀絞欲罷不能,而理想則是促成這一切的根源,但是為了成功這一切也就值得忍受了。時至今日,尤其是當今社會,成功這樣一個美麗的字眼也被蒙上了一層功利和世故,甚至被量化為一種數據或者惡俗的標準,而我這里說的成功是更單純的那種,成功應該是一種心情或者一種狀態(tài),再簡單一點成功應該就是一種滿足,一種在不懈追求之后的滿足!每個人的理想可能都不盡相同,但是理想實現后的滿足感、成就感應該并無二致,只是成就感現在也同樣是一種越來越功利的感覺了。
所以BEYOND的歌里我最喜歡那首《再見理想》,對于歌名我一直有兩種理解,要么是再次見到理想,那應該是一種暮然回首的淡淡憂傷、要么是與理想說再見之后的一種無奈放棄的悲哀,而歌詞本身則更加加深了我疑問!不過總之理想是沒有實現的,所以歌聲中才會有那么多的凄涼——
獨坐在路邊街角冷風吹醒
默默地伴著我的孤影
只想將結他緊抱訴出辛酸
就在這刻想起往事
心中一股沖勁勇闖
拋開那現實沒有顧慮
彷佛身邊擁有一切
看似與別人筑起隔膜
幾許將烈酒斟滿那空杯中
借著那酒洗去悲傷
舊日的知心好友何日再會
但愿共聚互訴往事
一起高呼rock n' roll ...
可即使理想實現了又會怎樣呢?短暫的幸福和滿足感之后取而代之的是無可匹敵的落寞孤寂,所以理想的實現與否其終極歸宿都逃不過孤獨二字——是啊,有了理想,就肯定有回憶,人類一回憶除了孤獨還能有什么呢?無論這回憶甜蜜與否。其實都無所為了,或許,all in all we're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