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孫承宗,高陽人。貌奇?zhèn)ィ汍钻獜。與人言,聲殷墻壁。始為縣學生授經邊郡。往來飛狐、拒馬間,直走白登,又從紇干、清波故道南下。喜從材官老兵究問險要厄塞,用是曉暢邊事。
熹宗即往,以左庶子充日講官。帝每聽承宗講,輒曰“心開”,故眷注特殷。天啟元年,沈、遼相繼失,舉朝洶洶。御史方震孺請罷兵部尚書崔景榮,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遂推為兵部添設侍郎,主東事。帝不欲承宗離講筵,疏再上不許。未幾,大清兵逼廣寧,遂拜承宗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越數(shù)日,命以閣臣掌部務。承宗上疏曰:“邇年兵多不練,餉多不核。今天下當重將權,授之節(jié)鉞,勿使文吏用小見沾
沾陵其上。邊疆小勝小敗,皆不足問!币蛄猩蠐嵛鞑俊⑿暨|民、簡京軍、增永平大帥、修薊鎮(zhèn)亭障、開京東屯田數(shù)策,帝褒納焉。
時寧遠城工竣,關外守具畢備。承宗圖大舉,奏言:“前哨已置連山大凌河,速畀臣餉二十四萬,則功可立奏!钡勖窘o之。兵、工二部相與謀曰:“餉足,渠即妄為,不如許而不與,文移往復稽緩之!背凶谠偈璐,具以情告。帝為飭諸曹,而師竟不果出。當是時,忠賢益盜柄。以承索功高,欲親附之,令應沖等申意。承宗不與交一言,忠賢由是大憾。而其黨李蕃、崔呈秀、徐大化連疏詆之,至比之王敦、李懷光。承宗乃杜門求罷。
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內地。以十一月九日攻高陽,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將引去,繞城吶喊者三,守者亦應之三,曰“此城笑也,于法當破”①,圍復合。明日城陷,被執(zhí)。望闕叩頭,投繯而死,年七十有六。謚文忠。后敘寧遠功,蔭子錦衣世千戶。
(選自《明史·孫承宗傳》,有刪改)
①此城笑也,于法當破: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應當攻破它。
4.對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與人言,聲殷墻壁 殷:震動 B.餉足,渠即妄為 渠:他
C.文移往復稽緩之 稽:可笑 D.忠賢由是大憾 憾:仇恨,怨恨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孫承宗有遠見的一組是(3分)
①帝每聽承宗講,輒曰“心開” ②天下當重將權 ③邊疆小勝小敗,皆不足問
④列上撫西部……開京東屯田數(shù)策 ⑤承宗不與交一言 ⑥承宗乃杜門求罷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孫承宗貌奇氣壯,有別常人。他胡須張挺,聲音洪亮;在邊郡講授經學時,往來很多地方,多次向低級武官和老兵探求打聽險要之地,通曉邊防事務。
B.孫承宗文武雙全,頗受器重;实勖看温爩O承宗講論,都感覺很受啟發(fā);沈、遼失守,滿朝喧擾不安,眾大臣推舉他主持東邊軍務,皇帝因不舍而未準。
C.孫承宗明曉時弊,謀事周全。針對軍隊經常不操練,軍餉經常不核實的情況,提議授兵權給可倚重的人,給予一定自主權,并獻上鎮(zhèn)守邊境的多條策略。
D.孫承宗忠于朝廷,剛正不阿。他拒絕了想讓他親附的權奸魏忠賢,進宮請求罷免魏忠賢的職位;清兵攻陷高陽,他不幸被抓,面向朝廷叩頭后上吊自殺。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今天下當重將權,授之節(jié)鉞,勿使文吏用小見沾沾陵其上。
(2)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為飭諸曹,而師竟不果出。
答案:
4.C【解析】稽:延遲,拖延。
5.C【解析】①表明皇帝對孫承宗的講論感到滿意;⑤表明孫承宗不與魏忠賢同流合污;⑥是孫承宗無奈的舉動。
6.D【解析】“進宮請求罷免魏忠賢”錯,應是閉門謝客,請求辭職。
7.(10分)
(1) 如今國家應當重視(加重、加強)武將的權力,把符節(jié)和斧鉞(權力)交給他們,不要讓文官憑借著粗淺的見識沾沾自喜地在他們之上欺凌他們。(“重”,重視,加重;“節(jié)鉞”,符節(jié)和斧鉞,指權力;“用”,憑借;“陵”,通“凌”,“陵其上”,省略結構,在他們之上欺凌他們。一處1分,句意1分)
(2)孫承宗再次(兩次)上疏催促,把實情詳細地報告皇帝;实蹫榇苏D各部官員,而軍隊最終果然沒有出發(fā)。(“疏”上疏;“具”一五一十地,詳細;“飭”:整頓;“竟”,最終。一處1分,句意1分)
文言譯文:
孫承宗,高陽人。身材高大,相貌奇特,須髯張開如戟。跟人說話,聲音震動墻壁。最初在邊境郡縣為縣學的學生們講授經文,他來往于飛狐、拒馬之間,一直到白登,又從紇干、清波故道南下。喜歡向一些低級武官和老兵探求詢問軍事險要地形和關隘,因此通曉邊防事務。
熹宗即位,孫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當日講官;实勖看温爩O承宗講論經史,都說:“心靈開悟!彼詫λ拇箰坳P注特別殷切。天啟元年,沈陽、遼陽相繼失守,滿朝喧擾不安。御史方震孺請求罷免兵部尚書崔景榮,讓孫承宗代替他。朝臣也都以為孫承宗懂軍事,于是推舉他為兵部新增設的侍郎,主持東邊的戰(zhàn)局。皇帝不想讓孫承宗離開講席,二次上疏都不同意。不久,大清兵進逼廣寧,于是任命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過了幾天,命令他以閣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務。孫承宗上疏說:“近年來軍隊大多沒有經過訓練,軍餉經常不能核實。如今國家應當重視(加重、加強)武將的權力,把符節(jié)和斧鉞(權力)交給他們,不要讓文官憑借著粗淺的見識沾沾自喜地在他們之上欺凌他們。對于邊防戰(zhàn)爭的小勝小敗,都不值得去過問。”于是分條獻上安撫西部、救濟遼地難民、檢閱京師部隊、增設永平大帥、修筑薊鎮(zhèn)的堡壘、開辟京東地區(qū)的屯田等幾條對策。皇帝嘉許采納了他的意見。
這時寧遠城工程竣工,關外守衛(wèi)用的戰(zhàn)具都已齊備。孫承宗謀劃大規(guī)模行動,上奏說:“先頭部隊已設置在連山、大凌河,盡快給我二十四萬兩軍餉,就可以立即取得戰(zhàn)功。”皇帝命令有關部門供給他。兵部和工部相互商量說:“軍餉給足了,他就會馬上妄自行動,不如答應他但不給他,靠公文往復來延緩他的行動!睂O承宗再次上疏催促,把實情詳細地報告給皇帝。皇帝為此整頓各部官員,而軍隊最終果然沒有出發(fā)。這個時候,魏忠賢更加擅權。因為孫承宗功勞高,想讓他親近依附自己,叫劉應坤等人去表明自己的意圖。孫承宗不跟他說一句話,魏忠賢因此極恨他。而后,魏忠賢的黨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連上疏詆毀孫承宗,竟把他比作王敦、李懷光。孫承宗于是閉門謝客,請求辭職。
崇禎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內地。在十一月九日進攻高陽,孫承宗率領家族人抵抗守衛(wèi)。大清兵將要離開,圍繞著城墻大聲叫喊了三次,守城的人也回答了三次,清軍說:“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應當攻破它。”又一次包圍了高陽城。第二天城池陷落,孫承宗被抓住。望著都城方向叩頭后,上吊自殺,終年七十六歲。謚號文忠。后追敘寧遠戰(zhàn)役的功績,蔭封兒子錦衣世襲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