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響
王 蕓
車,仿佛嵌在三條并行的巨蟒中。蟒身在緩慢地、沒有規(guī)律地向前蠕動著,時停時歇,將時間抻成難熬的長度。
我們已經(jīng)被堵在江西遂川通往廣東的高速路上一個多小時了,這是乙未年正月十一的午后。雨意充盈著每一朵云。天空灰白,映襯著遠山的輪廓線,單調(diào)乏味。此時,若從高空俯拍,這綿延在中國南方近乎凝滯的長流,想來是非常壯觀的。
多年城鎮(zhèn)化的進程,讓無數(shù)人離開村莊入駐城市;丶也辉偈且粋日常的詞匯。家成了樹上分離的枝丫。只有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回家才成為一個濃墨重彩的詞,一個意義指向明確的詞。在寬寬窄窄的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xiāng)公路上,奔波著回家的人們。他們提著大大小小的行李,拖家?guī)Э冢刂ρ净貧w他們的根??老家。幾天之后,他們再一次提著大大小小的行李,拖家?guī)Э冢枷蜃约涸诔鞘写罱ǖ牧硪粋家。
這是獨屬于中國的年的余響。 說實在的,城市的年抵不上老家的年?衫霞业哪,也已抵不上記憶中的年。那一份紅紅火火的喧騰,貨真價實的喧騰,被鞭炮聲充盈和覆蓋的喧騰,正走在消逝的路途上。我不知道,那些攆著煙塵奔回老家的人們,有多少是因為舍不得這份喧騰,念想這份喧騰。
我們此行不是回家,而是去追趕這份正在消逝的喧騰,摁進自己的記憶,或者也輸送進別人的記憶。
次夜,踏著暮色,我們走進江西于都銀坑村。在這個以蕭姓人家為主的村落,還保留著正月里跳甑笊舞的習俗。自正月初六開始,每夜在一個屋場跳一場甑笊舞,直到九個屋場輪完。這一夜,輪到了上營和下營。
我們到時,紅燭和高香已在屋場的空地上點燃,五座神像并排安坐在燭火之后,神態(tài)安詳。臘月和正月也是他們一年一度的節(jié)日,其余的日子他們被封存在祠堂的閣樓或龕籠中,抱持著他們的神秘與神圣,不問這村莊里的紛紛擾擾,也不驚動村人的日常吐納。只不知,年復一年在此時被迎出供奉的他們,可洞悉了村莊那無可挽回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奔赴城市生活,留在故園的老人與越來越少的孩子,還有那些無法挪動的古老的樹木和房屋,支撐起一個村莊,日見寥落。
孩子們是最雀躍的參與者,他們早早地就聚在了空地上、燭火邊,追逐,嬉戲,佯舞著道具四處游逛,將一場在老輩人眼里敬神娛神的神圣儀式,視作一場難得的游戲。他們有的剛剛隨父母回到老家,幾天后又將離開。這一場甑笊舞的余響,不知會否留在他們的記憶中。
今年上營牽頭的是一位蕭姓青年,從南方打工回來,尚未婚娶。當其他人家都沉默的時候,他站了出來。從小與村里跳甑笊舞的蕭老師傅學的招式,他不想遺失在飛速流逝的歲月中。在能堅持一年的時候,就堅持下去,哪怕自身力量微渺。
蕭老師傅斜背著一個土布包袱到場,八十多歲的身子骨,精瘦卻硬朗。關于甑笊舞,他是一眾后輩的師傅。自古而來的那一脈線索,隨著諸多老人的離世,都牽系于他一身了。整場儀式中那些微小而瑣碎的程式、規(guī)矩、細節(jié),一一由他框定和傳授。而今,還有蕭姓青年們熱心于這一傳承,他們將成為今夜舞蹈的核心力量。而那些在燭火邊雀躍歡跳的孩子中,還有如他們一樣的熱心傳承者嗎?
我望著興頭十足敲響鼓點的蕭老師傅,猜度著他平日里的模樣,會否也這般神采飛揚?今夜這場狂歡無疑是奢侈的,對一座清寂的村莊而言,對這個平凡度日的村人而言。
燃香,喝酒,唱船歌。幾位老人在蕭老師傅的帶領下,對著一本紙頁泛黃的唱本,用方言吟唱起了船歌,一人唱問,眾人唱和。燭火前,不時有女人帶著孩子、供享的食物,點燃高香和紅燭,低首合目。在她們微微翕動的唇齒間,含著她們訴說給諸神的心愿。那些心愿微小瑣碎,卻涵蓋了她們和家人全部的生活、全部的熱望。一旁,孩子們顧自玩著他們的把戲。年輕人在一旁準備舞蹈的道具和服裝。整個屋場,像那一蓬蓬被暗夜映襯的燭火,繚亂而熾烈。
待老人們唱完一段,鞭炮聲炸響。隨后,鑼鼓聲起,年輕人手持竹制的甑笊,在空地中間圍成一圈,邊擊打甑笊邊劃動舞步,呈逆時針方向跳起來。甑笊發(fā)出清脆的撞擊聲,伴隨著舞者的吆喝聲,整個屋場似有一股風在回旋,在奔騰。在場邊觀看的村人中不乏年輕的面孔,先前被鎖閉的表情此時也松敞開來,仿佛被場內(nèi)的節(jié)奏帶動,被繚亂的燭火映亮,沉浸在酣暢歡騰的舞蹈中。
我調(diào)轉(zhuǎn)目光,望向身后,那一排頂著紅色綢布的神像,依然安詳?shù)刈⒁曋序v的人群。他們的“視線”,被眾多的圍觀者擋住了。他們金色的臉龐,被燭火映照出清晰的輪廓。
這場狂歡般的舞蹈會持續(xù)到深夜。唱一段,舞一段,直到唱完全本船歌。在每一環(huán)節(jié)相接處,都有鞭炮聲炸響,為村莊鋪一地紅屑,散一天硝煙。我們就踏著這紅屑,聞著這硝煙,聽著這烈響,離開了銀坑村。
沒走幾步,即落入鄉(xiāng)村濃稠的夜色中,唯耳邊傳來鞭炮的余響,漸遠。
(摘自2015年04月22日《人民日報》24 版,有刪改)
(注:甑笊舞,是流傳于江西省贛州市銀坑鎮(zhèn)銀坑村的漢族舞蹈,人們手舞“甑笊”,又唱又跳,舞蹈與敬神儀式結(jié)合,也叫“敬神”,迄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11.文中圍繞“甑笊舞”寫了孩子們、蕭姓青年和蕭老師傅,他們在儀式中的角色、對儀式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6分)
11.孩子們是最雀躍的參與者,把儀式視作一場難得的游戲;蕭姓青年,熱心的傳承者,全力堅持,不想讓其遺失;蕭老師傅,是儀式的框定和傳授者,熱情虔誠。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層級是C級(分析綜合)。
【解析】原文中有“孩子們是最雀躍的參與者”“在能堅持一年的時候,就堅持下去,哪怕自身力量微渺”“由他框定和傳授”等,在此基礎上整合即可。
12.文章第⑧和?段兩次寫到神像,有什么用意?(6分)
12.結(jié)構(gòu)上相互照應;用神像始終如一的安詳與村莊的改變構(gòu)成對比,反襯出現(xiàn)代鄉(xiāng)村生活方式的巨大轉(zhuǎn)變;寫神像平日被封存,只在儀式上才被迎出供奉,“視線”也被沸騰的人群擋住,表現(xiàn)出“甑笊舞”所代表的敬神的內(nèi)涵在人們心中逐漸淡化。
【命題立意】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層級是C級(分析綜合)。
【解析】此題要從結(jié)構(gòu)上與內(nèi)容上分別作答。結(jié)構(gòu)上是前后照應,內(nèi)容上有對比的作用,也有表達“敬神”的儀式在逐漸淡化的意思。
13.簡析第?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整個屋場,像那一蓬蓬被暗夜映襯的燭火,繚亂而熾烈。
13.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屋場比作燭火,“一蓬蓬”“繚亂”描繪出燃香、喝酒、唱船歌時熱鬧而又雜亂的場面,“熾烈”表達了老人們對儀式的虔誠和村民對生活的熱望。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鑒賞評價)。
【解析】這是場面描寫,運用了比喻修辭。由于其他修辭或描寫的手法再也找不到,那就從句子中的詞語出發(fā),聯(lián)系上下文,挖掘關鍵詞語的表現(xiàn)力。
14.文章以“余響”為題,并說“這是獨屬于中國的年的余響”,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你對“余響”內(nèi)涵的理解。(8分)
14.文中的“余響”指的是正在消逝的、記憶中老家過年時的紅紅火火、貨真價實、被鞭炮聲充盈和覆蓋的喧騰。節(jié)前返鄉(xiāng),節(jié)后返城,“余響”寫出了城鎮(zhèn)化進程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像甑笊舞這樣的民間技藝后繼乏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飛速流逝的歲月中逐漸遺失;以甑笊舞為代表的傳統(tǒng)儀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nèi)涵逐漸淡薄,傳統(tǒng)文明在現(xiàn)代文明沖擊下漸行漸遠。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對作品的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重在探究文章題目,能力層次為F級(探究)。
【解析】文章標題的作用一般從以下幾方面思考:總領全篇內(nèi)容,設置懸念,反映主題,一語雙關、串聯(lián)全文(線索)等。此題更多的表現(xiàn)在反映主旨上,因為“余響”一詞在這里是多義的,正與作者的寫作意圖吻合。它既指春節(jié)的“余味”,也指民間技藝的“余音”,從大的方面說,那就是傳統(tǒng)文明的遠去,只剩下“余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