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暴力事件根在成人社會失范(一)

思而思學網

當務之急是各類學校針對女生成長特點盡快開設“女生課堂”,對女生成長過程中的生理心理問題予以專門輔導。

■三九木

近日,連云港一名14歲初二女生遭扒上衣,被同學毆打,心理受到嚴重傷害。事后,她不敢出門,也不敢去上學。被打女生只因小事得罪了同校的一名同學,之后便遭遇報復。警方表示,涉事學生年齡都不滿16周歲。該學校按校紀校規(guī)處罰了涉事學生。(新華網10月7日)

已說不清這是近幾年第幾起校園群毆暴力事件,此類事件大都呈現(xiàn)相似的發(fā)生軌跡,每次也都能引起廣泛的關注,相信各個學校也都曾以之為戒,加強了相關教育。問題是,類似事件并未減少,反而呈現(xiàn)越來越低齡化的特點。

學生在學校發(fā)生矛盾打架并不稀奇,青春期的叛逆和躁動也算正常,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此類事件的兩個特點:一是參與者多為女生,二是當事者多采取扒衣拍照錄像甚至更為暴戾的方式。只有針對此兩種特點提出具體方案,才有可能減少此類事件的持續(xù)發(fā)生。

當務之急是各類學校針對女生成長特點盡快開設“女生課堂”,對女生成長過程中的生理心理問題予以專門輔導。小而言之,女生優(yōu)秀能帶動身邊的男生,進而帶動整個學校學生層次的提高。大而言之,如今的女生是未來的母親,她們的素質決定著祖國的未來,因此為女生開設專門課堂具有深遠意義。女生課堂除了包括自尊、自強、自愛等無性別差異的常規(guī)德育內容之外,更要加入男女生相處、女生之間相處、自我保護、心胸豁達等具有明顯性別特征的專門內容。之前發(fā)生的群毆暴力事件的共同點,即是女生之間極易將瑣碎問題擴大化,缺乏理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單純以暴力或是極端羞辱的方式給予對方還擊,這與男生之間解決矛盾的方式具有明顯不同。因此,適時推出針對女生的輔導教育,是當下學校教育首先要做的事。

同時,家庭應承擔本應擔負的教育及溝通責任。極度忽視對孩子心靈的關注是當下家庭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眾所周知,如今學生的多數時間在學校,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不斷增加學生在校時間,很多家長出于自己省心省事也“樂見其成”,很少有時間主動與孩子進行情感溝通,只在個別時間關注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