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屏”的有關(guān)知識。
2、了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
3、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的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4、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以屏為媒介,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情趣。
教學時間:一課時
預習要求
一、 利用工具書,積累詞語。
二、 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1、 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2、 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guān)屏的知識?
三、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說明方法。
1、古代的畫中常見室內(nèi)置屏,它與帷幕起著同一作用。 ( )
2、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等。( )
4、“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 ( )
四、 思考: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五、查找積累有關(guān)屏的詩句。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風的圖片,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我們今天來學習陳從周先生的說《說“屏” 》,來了解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 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
1、 由一組同學展示詞語的積累
2、 由二組同學展示預習二
3、 點評:
先由學生自己進行,老師重點進行問題2的點評。
A、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shù)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nèi)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B、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C、屏的設(shè)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shè)置全在一個“巧”字。
4、文章是什么結(jié)構(gòu)?說明順序是哪一種?
總---------分----------總
(1自然段) (2-4自然段) (5自然段)
邏輯順序
三、 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
1、 理解詩意
A、“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边@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凄清的環(huán)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痛苦。
B、“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C、“抱膝看屏山”
出于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jīng),頓悟一生得失。
2、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年時對屏風的無限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引起讀者興趣。
《牡丹亭》中的引用放在屏風定義后面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
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wù),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3、由三組同學展示課外積累的有關(guān)屏的古詩詞。
南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 《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 《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學生可能找不出這么多,老師可以做適當?shù)难a充。
四、 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 四組同學展示預習三。
2、 明確:作詮釋、作比較、分類別、引用等。
五、 小結(jié):
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抒發(fā)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
六、 作業(y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