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fā)展觀后感600字
今天早上,我看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講座,感受頗深。
第一個主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于丹教授講了一個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樹和孩子》,我深受感動,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培養(yǎng)孩子孝心的故事,F(xiàn)在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尊老愛幼意識薄弱,作為00后家長的我們,即為人子又為人母,我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樣對待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方面,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第二個主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還要有仁愛心。有了這兩顆心,你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于丹教授說:“仁”字拆開來看就是兩個人,就是說兩個人相處好了才能體現(xiàn)仁的含義。所以說我們要適當?shù)墓膭詈⒆踊驇Ш⒆映鋈ネ妫嘟慌笥,自己處理好和小伙伴之間的關系。
第三個主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強。孩子自信、自立、自強的習慣,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養(yǎng)出來。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經(jīng)常鼓勵孩子,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獨立完成。有時候家長的事情還可以問問孩子的建議,不管對錯,都要鼓勵。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度依賴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幫助別人。一個有愛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會。
第四個主題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提倡的行為。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nèi)在的一種責任。
于丹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fā)展觀后感400字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約的打開電視機,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內(nèi)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愛發(fā)脾氣,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對他說:"你以后要是在發(fā)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釘子!"過了一個星期,木樁上的釘子已經(jīng)密密麻麻的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小男孩突然發(fā)現(xiàn)木樁上的釘子越來越多,于是,他每天都克制自己不要發(fā)脾氣,過了一個月后,釘子從密密麻麻變成了零星了,又從零星又變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開心,后來,爸爸把他領到了木樁跟前,叫小男孩把樁子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可此時木樁上顯現(xiàn)出許多小洞洞,于是小男孩明白了,雖然釘子拔掉了,但對別人的傷害是永遠彌補不了的。從此以后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亂發(fā)脾氣,尊敬長輩,就像媽媽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做一個人見人愛,人見人夸的小女孩。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人,以后我們應多聽于丹老師的講座,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于丹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fā)展觀后感1200字
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于丹老師關于感恩教育的講座:勇敢承擔愛與責任。于丹老師對孩子孝敬父母,社會責任感的養(yǎng)成,都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令我印象深刻。
講座開始,于丹老師講述了一個孩子和大樹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樹,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無私的奉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著大樹走到了最后。聽完以后,我非常感動,這不就是每個當父母的所追求的嗎?能擁有一個孝順,有責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父母們,哪個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但現(xiàn)實卻不是故事,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當今社會,空巢老人,不孝順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初衷無法實現(xiàn)呢?接著,于丹老師又給我們舉了一些現(xiàn)實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現(xiàn)在的家長,把孩子當成寶,物質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已經(jīng)不是什么貶義詞了,而是成為了一種新的“教育標準”。孩子就應該操心學習,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過問。所以我們可以經(jīng)?吹,回家以后,忙得不亦樂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這么做到底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對周圍人的關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責任心。
“正為本,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這些古訓由來已久,都是古代圣賢,留給我們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榜樣,例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父親過世以后,50多歲的他居然徹夜痛哭,讓人感動不已。還有“感動中國”當中的一些人物,他們的事跡也讓我感到震撼?v觀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境貧寒,自身艱苦奮斗獲得成功,但是對父母都是無微不至,有始有終。難道是他們從小的家庭環(huán)境造就了他們孝順父母的品德和責任感?那么普通家長,要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對社會和家人負責任的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接下來,于丹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個 “仁”字,用來闡述孩子的責任感是如何形成的!叭省睆慕Y構上來看是一個“人”加一個“二”,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讓孩子有責任心,必須讓他們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發(fā)覺自身的不足,看到別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環(huán)境對比,從而受到感動,因此培養(yǎng)責任心,懂得去體諒人,關心人,對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現(xiàn)為孝順和關愛。講座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個城市組織一個活動,讓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學校的孩子一起讀書,當他們體驗到打工者的孩子,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以后,都發(fā)生了改變,懂得了去同情他人,關心他人,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自己的責任感;氐郊抑,對父母也是關心備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梢,孩子責任感的形成,重點在于他人的交流,這點對我很有啟發(fā)。
節(jié)目最后,于丹老師強調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讓孩子開闊眼界,從人文古跡中獲得人生的感悟?赐旯(jié)目后,我感慨良多,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獲,認識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對以后孩子的發(fā)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