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理工大學比較好的專業(yè)統(tǒng)計
1、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國家級+省級)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入選名單
序號 | 專業(yè)名稱 | 等級 | 入選時間 |
1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國家級 | 2019 |
2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國家級 | 2019 |
3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4 | 水利水電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5 | 環(huán)境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6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2019 |
7 | 自動化 | 國家級 | 2019 |
8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國家級 | 2019 |
9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2019 |
11 | 土木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2 | 印刷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3 | 工商管理 | 國家級 | 2019 |
14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15 | 農業(yè)水利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16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17 | 工程管理 | 國家級 | 2020 |
18 | 材料物理 | 國家級 | 2020 |
19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20 | 包裝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21 | 軟件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22 | 英語 | 國家級 | 2020 |
23 | 應用物理學 | 國家級 | 2020 |
24 | 工業(yè)設計 | 國家級 | 2020 |
25 | 通信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26 | 工業(yè)工程 | 國家級 | 2021 |
27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 | 2021 |
28 | 會計學 | 國家級 | 2021 |
29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國家級 | 2021 |
30 | 產品設計 | 國家級 | 2021 |
31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 | 2021 |
32 | 應用化學 | 國家級 | 2021 |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入選名單
序號 | 專業(yè)名稱 | 等級 | 入選時間 |
1 | 車輛工程 | 省級 | 2019 |
2 | 網(wǎng)絡工程 | 省級 | 2019 |
3 | 智能電網(wǎng)信息工程 | 省級 | 2020 |
4 | 物聯(lián)網(wǎng)工程 | 省級 | 2021 |
5 | 工程力學 | 省級 | 2021 |
6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省級 | 2021 |
2、特色專業(yè)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水利水電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工商管理
省級特色專業(yè):水利水電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印刷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工商管理、應用物理學、通信工程、工程管理
3、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專業(yè)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專業(yè)名單
學校名稱 | 專業(yè)代碼 | 專有名稱 | 加入時間 |
西安理工大學 | 080205Y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2011 |
西安理工大學 | 80301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2010 |
西安理工大學 | 80602 | 自動化 | 2010 |
西安理工大學 | 80801 | 水利水電工程 | 2010 |
西安理工大學 | 81404 | 印刷工程 | 2010 |
西安理工大學 | 80901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省級名牌專業(yè):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水利水電工程、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印刷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西安理工大學師資力量介紹
學校積極推進“人才強校”戰(zhàn)略,將人才工作作為學校發(fā)展的重中之重來抓,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強化。學校成立“謝赫特曼諾獎新材料研究院”,建設院士工作室13個。有雙聘院士4人、外籍院士1人。入選國家級人才18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6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8人,中科院“”3人。有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入選陜西省高層次人才計劃45人、“特支計劃”15人、“三秦學者”創(chuàng)新團隊2個、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2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教師、教學名師、師德標兵等4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