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認真閱讀了路遙的《人生》這本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做了一些讀書筆記,所以想跟各位朋友分享一下。以下小編為你整理了路遙人生讀書筆記摘抄,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之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边@段話發(fā)人深醒,提醒我們年輕人在做人生抉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再謹慎,考慮清楚后再做決定,因為人生沒有后悔藥。
“對待社會,我們常說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方面不滿意就灰心!贝_實,生活是不完美的,人生亦如此。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人生才變得更精彩,更豐富,在磨難和痛苦中不斷成長,不斷成熟。
“作為年輕人來說,重要的是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當的,也不能通過邪門歪道去實現啊!而且一旦摔了跤,反過來會給人造成一種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毀掉人的一生!边@段話提醒我們,人在追求理想,追求夢想的時候,也要腳踏實地,看清現實。用一句比較時髦的話來說就是:人在仰望天空的時候,也要腳踏實地。因為生活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想怎樣就怎樣的,挫折困難都是在所難免的,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步一步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多交了個好朋友。多讀好書,讓自己在書的海洋中不斷成長,不斷成熟,吸取別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讓自己少走彎路,這樣自己更有可能離成功和理想更近一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今天再來讀這篇小說,有這樣幾個感覺。其一,親切,感動。小說所描寫的內容是1970年代末的陜北,雖然我的童年已經是1980年代了,但是,比較起來,199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進入本世紀以來的這十余年,雖然離我更近,但是,從情感上而言卻距離我很遠,反倒是1980年代從情感上更讓我感到溫暖。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現在想來,我的童年未必有我后來的生活好啊,但是,總是感到1980年代更為親切。在這部小說中,他所描述的那種生活我很熟悉,在田間的人力勞動,生活上的艱辛苦熬,農民意識的保守與質樸,都是那么熟悉。反倒是現在的農村生活讓我感到離我越來越遠了。這說的是年代。在一個親切的原因是環(huán)境。我畢竟是個北方人,對于北方的生活環(huán)境更為親切就是很自然的。原來很向往南方的小橋流水,現在看來,這樣的環(huán)境,旅游很好,但畢竟不是家鄉(xiāng),沒有親切感。在這部小說中,北方的黃土,北方的天氣,北方的莊稼,北方的河流,還有北方的集市,都讓我感到是那么的偎貼,那么的舒適。或許是因為剛來到上海的原因,或許是對這里不習慣的原因,現在讀這篇小說,別有一番滋味。
其二,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這要分開來說。在小說的開頭還有其他部分有不少具有預示性的環(huán)境描寫。比如,小說開頭,高加林從鄉(xiāng)里開完會回來,因為民辦教師被高明樓的兒子高三星頂替了,此時,無論是高加林本人,還是他們一家,知道這個消息都是一種巨大的沖擊。所以,這時候的環(huán)境描寫就成了這個樣子:“ 農歷六月初十,一個陰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熱鬧紛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來;連一些最愛叫喚的蟲子也都悄沒聲響了,似乎處在一種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沒一絲風塵,河里的青蛙紛紛跳上岸,沒命地向兩岸的莊稼地和公路上蹦竄著。天悶熱得像一口大蒸籠,黑沉沉的烏云正從西邊的老牛山那邊鋪過來。地平線上,已經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閃電,但還沒有打雷。只聽見那低沉的、連續(xù)不斷的嗡嗡聲從遠方的天空傳來,帶給人一種恐怖的信息??一場大雷雨就要到來了。 ”原來可能覺得這樣的描寫還很好,現在總是覺得有些幼稚了。倒是那些目的性不強的環(huán)境描寫更讓人覺得可愛,因為這些描寫真真切切地讓人感受到了西北黃土高原上的風物人情! 天藍得像水洗過一般。雪白的云朵靜靜地飄浮在空中。大川道里,連片的玉米綠氈似的一直鋪到西面的老牛山下。川道兩過的大山擋住了視線,更遠的天邊彌漫著一層淡藍色的霧靄。向陽的山坡大部分是麥田,有的已經翻過,土是深棕色的;有的沒有翻過,被太陽曬得白花花的,像剛熟過的羊皮。所有麥田里復種的糜子和蕎麥都已經出齊,泛出一層淡淡的淺綠。川道上下的幾個村莊,全都罩在棗樹的綠蔭中,很少看得見房屋;只看見每個村前的打麥場上,都立著密集的麥秸垛,遠遠望去像黃色的蘑菇一般!弊屛腋械接H切,感到沉醉的就是這些描寫。
其三,小說在敘述高加林與黃亞萍戀愛這一段的時候,筆力太過急促,不夠從容,甚至有概念化傾向,而且拿這一段的敘述(第十四章至第十九章)與之前之后的敘述比較,還可以發(fā)現,路遙似乎對城市并不比農村熟悉。我沒有讀過路遙的傳記,但是,從他對城市和農村的描寫上,好像他對農村更熟悉,也更有感情。在描寫城市的時候,說明性的文字過多,而且在描寫的時候好像也缺乏耐心。比較起來,對農村的描寫就要細膩的多,也從容得多。
最后,恐怕還是要說一下高加林與劉巧珍之間的愛情。在這一邊閱讀之前,我曾經很是懷疑他是否愛過巧珍,因為有太多的地方讓人懷疑。“高加林進了村子的時候,一種懊惱的情緒突然涌上他的心頭。他后悔自己感情太沖動,似乎匆忙地犯了一個錯誤。他感到這樣一來,自己大概就要當農民了!薄 趕集那天以后,他一直非常后悔他對巧珍做出的沖動行為。他覺得自己目前的處境,根本不是談情說愛的時候。他甚至覺得他匆匆地和一個沒文化的農村姑娘發(fā)生這樣的事,簡直是一種墮落和消沉的表現;等于承認自己要一輩子甘心當農民了。其實他內心里那種對自己未來生活的幻想之火,根本沒有熄滅。他現在雖然滿身黃塵當了農民,但總不相信他永遠就是這個樣子。他還年輕,只有二十四歲,有時間等待轉機。要是和巧珍結合在一起,他無疑就要拴在土地上了!蹦憧纯催@兩段文字,這還咋叫人相信她真的愛巧珍呢?如果說這還是他們剛剛開始確立愛情關系,但是,他進城以后與黃亞萍有了接觸以后呢?他就嫌巧珍說話土了,沒文化了!扒烧淇匆娝麑ψ约哼@樣煩躁,不知她哪一句話沒說對,她并不知道加林現在心里想什么,但感覺他似乎對她不像以前那樣親熱了。再說些什么呢?她自己也不知道了。她除過這些事,還再能說些什么!她決說不出十四種新能源和可再生原源的復全能源!加林看見巧珍局促地坐在他床邊,不說話了,只是望著他,臉上的表情看來有點可憐??想叫他喜歡自己而又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叫他喜歡!”從這些文字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巧珍的愛情真的有點不怎么樣。可是呢,他又從未放下過巧珍,即便是在他跟黃亞萍戀愛的時候,他也不允許黃亞萍說巧真的不好;蛟S,這其中更多的是一種愧疚,但是,如果沒有感情,愧疚又從何而來呢?或許你又說了,有感情不假,但未必就是愛情啊,但我這里有告訴你,這感情與愛情你怎么分得清?還有后來,當他被告發(fā)以后,在德順老人那里,有一次表露了他對巧珍的感情。我現在以為,他們之間有愛情,而且這愛情還相當的深。
但是,高加林跟大多數男人一樣,是個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在跟巧珍戀愛的時候,他就覺得他很憋屈,覺得這樣一來,他就永遠是農民了。只不過因為巧珍長得漂亮,他一時又沒有別的出路,也只能在農村與巧珍一同生活,這在當時的他也就是最好的出路了。但是,一旦他當上了國家干部,心里就有了別的心思,就有些看不上巧珍了,也就是因為這個,當黃亞萍向他示愛他也就只能投降了。在這個時候,即便沒有黃亞萍,在他的生活中也會出現什么李亞萍、張亞萍,他離開巧珍是一定的。用德順老人的話說他這個時候是忘了本了。只有到了他再次倒霉的時候,他才能真正認識到巧珍的好來。他啊,就是心思太活,太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