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人間讀后感400字
這本書說高爾基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東家的房子里和輪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瑪爾戈皇后這些有文化、有教養(yǎng)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愛吵架、背地里說人壞話的小市民。
見識的淺薄,生活圈子的狹小讓高爾基周圍的人都不懂書籍的好處,總在抑制他看書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樣,堅持看書,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拔襾淼饺碎g”,仿佛就暗示著這人間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詩集、阿克薩夫的《家庭記事》、著名的俄羅斯史詩《在森林中》等書籍構(gòu)成了高爾基的天堂,這個“人間”里的天堂。
我佩服高爾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釋卷,不理會別人的反對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罢胬碛肋h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里”,高爾基就是這少數(shù)人中的一個,因為他經(jīng)歷了許多,也閱讀了許多,包括生活這本難“啃”的書。我羨慕高爾基靈活、流暢的文思,隨時隨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詩來抒發(fā)情感。當然,這自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勞。高爾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還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構(gòu)成了一個天堂嗎?天堂與人間只一線之隔,卻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萬卷書,卻腹無點墨;有人做乞丐,卻也能讀好書,學到不少的知識。人間與天堂是人心的兩個表現(xiàn),被凡塵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間;反之高潔的心靈就如雞群中的鶴,與眾不同,成了天堂。只要肯干,腳踏實地,人間也會變成天堂。
篇二:在人間讀后感400字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的第二部。
在他只有幾歲時,父母雙亡,只剩下外祖父和外祖母來養(yǎng)他,直到他十一歲時,外祖父將他趕出了家門,走投無路的他只好自食其力,去鞋鋪當學徒,去船上當洗碗工,去圣像作坊當雜工,去當監(jiān)工……
他的東家和許多低俗下流的小市民們常常仗著阿廖沙窮困、年幼,常常譏諷他,欺負他。但這并沒有影響了他卷不離手的習慣,總想著書中純潔樸素的生活,可是,書中的生活與現(xiàn)實中的差的太遠,每個夜晚都在看書。他經(jīng)常會想起瑪爾戈王后、外祖父、外祖母等有學問的人,他十分渴望可以上學,阿廖沙是一位求知欲渴的人。他不顧他人的譏諷,自己自學,打開了知識的大門。
我們大家應該學習阿廖沙這種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學習精神,我們大家必須學習好,這樣就可以保衛(wèi)我們的祖國,使我們的祖國強大起來,這樣,我們再也不會被別的國家欺負。
現(xiàn)在的社會已經(jīng)穩(wěn)定,生活也越來越好,每個國家都在成長,我們必須學習高爾基的學習作風: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樣才可以學到真正的知識,為祖國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篇三:在人間讀后感400字
這是19世紀的俄國作家高爾基的一部著作。這本書就是對自己最苦難的下層生活的藝術(shù)記錄。讀了這本書,讓我第一次很深入地接觸到了在高爾基時的社會和人們是怎樣的。高爾基4歲喪父,隨母親寄居外祖父家,10歲時外祖父因遭火災而破產(chǎn),他便被拋到“人間”,開始了自謀生路的流浪生涯。16歲到喀山,原想上大學,結(jié)果喀山的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大學”。
在那里,他接觸了進步青年的革命團體,并閱讀了《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1901年,高爾基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之歌》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游行后寫的,他以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風暴。同年,他寫了第一個劇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個革命無產(chǎn)者(革命工人尼爾)的形象。
1902年,寫了劇本《在底層》,它是作者20年觀察流浪漢生活的總結(jié),是高爾基戲劇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勢高漲的歲月里,高爾基作為戰(zhàn)士參加了革命運動,他的住宅成為1905年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據(jù)點之一。
高爾基的精神需要們學習,《我的大學》是一本好書來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