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范增、陳獨秀、鄧稼先、趙樸初、陳延年、陳喬年、大喬、小喬、李公麟、鄧石如,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安慶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01 范增:
重要事件:范增是秦末著名的謀士和政治家,曾跟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zhàn)和攻破關中,屢獻奇謀,被項羽尊為“亞父”,后被封為歷陽侯。
影響:范增在西楚霸王項羽的征戰(zhàn)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其提供了許多戰(zhàn)略和謀略上的建議。他的才智和忠誠使得項羽高度信任他,并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予他重要職位和尊重。
評價和爭議:范增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謀士之一,他的智慧和忠誠為他贏得了許多稱贊。然而,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范增在陳平的離間計下受到項羽的猜忌,辭官歸家后途中病死,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02 陳獨秀:
重要事件:陳獨秀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者,五四運動的總司令和思想指導者,是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影響:陳獨秀對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倡導的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為中國的文化和教育改革提供了動力,同時他也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理論家之一,為中國革命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
評價和爭議:陳獨秀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理論對中國的現(xiàn)代化和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他在中國共產黨的后期被批判為“右傾機會主義”,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03 鄧稼先:
重要事件:鄧稼先是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fā)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影響:鄧稼先的研究成果為中國的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科學成就也為中國在國際上贏得了聲譽和地位。
評價和爭議:鄧稼先被廣泛認可為中國現(xiàn)代科學事業(yè)的杰出代表,他的貢獻被視為中國國家的重要成就之一。然而,他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了迫害,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和反思。
04 趙樸初:
重要事件:趙樸初是中國民主促進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國共產黨的親宓朋友,卓越的佛教領袖、杰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影響:趙樸初為中國的文化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文化成就和社會活動為中國的文化傳承和社會發(fā)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趙樸初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貢獻和成就得到了廣泛的贊譽。然而,他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和質疑,有人認為他對中國共產黨的態(tài)度不夠堅定。
05 陳延年:
重要事件:陳延年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之一,為中國解放革命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陳獨秀的長子。
影響:陳延年為中國革命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思想和行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他的貢獻和犧牲也為中國革命事業(yè)樹立了榜樣和典范。
評價和爭議:陳延年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他的貢獻和犧牲得到了廣泛的贊譽。然而,一些人對他的政治路線和策略提出了質疑,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和討論。
06 陳喬年:
重要事件:陳喬年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之一,旅居歐洲期間發(fā)起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并于192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于1923年前往蘇聯(lián)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并于1924年回國后擔任中共北京地委組織部部長和北方區(qū)委組織部部長等職務。
影響:陳喬年在早期共產黨領導層中具有一定地位,他的行動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發(fā)展有一定的貢獻。他的旅歐經歷也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國際支持和經驗。
評價和爭議:陳喬年的行動受到了共產黨內部的支持和贊譽,他的旅歐經歷也為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經驗。然而,他的早逝也讓人們無法知道他的未來發(fā)展路線和影響。此外,對于他在共產黨內部的角色和作用也存在爭議。
07 大喬:
重要事件:大喬是東漢末年江東孫策的夫人,傳說中是絕世美女之一。她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皖城失陷后被孫策所納。
影響:大喬在中國歷史和文學中是一個知名的人物形象,她的美貌和愛情故事被后世文藝作品廣泛傳頌。
評價和爭議:大喬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形象,被后世廣為傳頌,但是她的傳說和真實歷史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著許多爭議。此外,對于她在歷史上的真實貢獻和影響也存在著爭議。
08 小喬:
重要事件:小喬是東漢末年名將周瑜的夫人,傳說中也是絕世美女之一。她和姐姐大喬并稱為“江東二喬”。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將小喬的名字與赤壁之戰(zhàn)聯(lián)系在一起。
影響:小喬在中國歷史和文學中也是一個知名的人物形象,她的美貌和愛情故事被后世文藝作品廣泛傳頌。
評價和爭議:小喬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形象,同樣存在著許多爭議和傳說。她的真實歷史和傳說之間的差距也很大,對于她的真實貢獻和影響也存在著爭議。
09 李公麟:
重要事件:李公麟是宋代杰出的畫家,一生作畫無數(shù),涉及人物、山水、花鳥等各個方面。他的畫作得到了許多前輩大家的借鑒和啟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藝術特色。
影響:李公麟在中國畫壇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力,他的作品在當時就受到了很高的評價,被后世視為畫壇的百代宗師。
評價和爭議:李公麟在中國畫壇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畫作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但是,對于他的畫作的真實性和歷史性也存在著爭議和討論。此外,對于他對于中國畫的發(fā)展和傳承所做出的貢獻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評價。
10 鄧石如:
重要事件:鄧石如是清代著名的碑學大師,擅長書法和篆刻。他對于古代書法和篆刻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藝術特色,對于清代中、后期書壇有很大的影響。
影響:鄧石如在中國書法和篆刻領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力,他的作品被后世視為碑學的經典之作,對于中國書法和篆刻的發(fā)展和傳承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評價和爭議:鄧石如的書法和篆刻作品被廣泛傳頌,但是對于他的書法和篆刻作品的真實性和歷史性也存在著爭議和討論。此外,對于他對于中國書法和篆刻的發(fā)展和傳承所做出的貢獻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評價。
二、安慶歷史沿革
安慶之名始于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德慶軍為安慶軍”作軍號名稱出現(xiàn),由“同安郡”(隋代大業(yè)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慶軍”(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懷寧,今潛山縣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慶”意。
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以南宋寧宗皇帝潛邸,升舒州為舊安慶府”(治所今潛山古皖城),又作府名。舒州古名“盛唐郡”,見于文獻記載最早為漢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今新安慶城之駐地叫宜城渡。其地的登云坡原來的名字叫盛唐山,山下臨江為盛唐灣古渡口。相傳東晉詩人、堪輿風水家郭璞曾經登盛唐山觀望長江,有“此地宜城”語,故安慶城別名“宜城”。
安慶城始建于南宋時期。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縣之地),而沿邊多警。知府黃干在舒州舊址(今潛山縣梅城)“建城安慶以備戰(zhàn)守”;后因戰(zhàn)亂,安慶府于南宋端平二年(1235)移治羅剎洲、楊槎洲;及至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馬光祖為了阻止蒙古大軍從水路進攻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市)廢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墻磚石改筑于宜城(盛唐灣宜城渡之陰)為新安慶府”(治址在今安慶市),并遷懷寧縣治附郭。此地瀕臨長江,易守難攻。從此以后,安慶府治穩(wěn)定不移,“安慶”才作城鎮(zhèn)地名,并與行政區(qū)名稱(府、道、專區(qū)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慶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為安慶府治和懷寧縣治,民國時期為專署駐地。由于安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并且安慶同時又是控制金陵的“西大門”。故明末以來的巡撫亦持節(jié)鎮(zhèn)守于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安慶同時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會(皖省省治)所在之地。
1949年4月,安慶解放。并與同年設立安慶市,由安慶專署領導,屬皖南行署區(qū),專署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懷寧(駐石牌鎮(zhèn))、望江、宿松、太湖(駐晉熙鎮(zhèn))、岳西(駐衙前鎮(zhèn))、潛山(駐梅城鎮(zhèn))、桐城、桐廬(由桐城縣析置,駐湯家溝)等8縣。1951年桐廬縣改名為湖東縣,1955年7月1日湖東縣改名樅陽縣
1949年設安慶市,由安慶專署領導。1951年安慶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轄。1952年安慶市由省直轄。1960年安慶市委托安慶專署領導。1961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
1949年設安慶專區(qū),屬皖北行署區(qū)。安慶專署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懷寧(原駐石牌鎮(zhèn) 現(xiàn)駐高河鎮(zhèn))、望江、宿松、太湖(駐晉熙鎮(zhèn))、岳西(駐衙前鎮(zhèn))、潛山(駐梅城鎮(zhèn))、桐城、桐廬(由桐城縣析置,駐湯家溝)等8縣。
1952年安慶專區(qū)屬安徽省領導。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原池州專區(qū)所屬銅陵、貴池(駐池州鎮(zhèn))、青陽(駐蓉城鎮(zhèn))、至德(駐秋浦)、東流等5縣劃入安慶專區(qū)。轄13縣。
1955年7月1日,湖東縣改名為樅陽縣,駐樅陽鎮(zhèn)。
1958年撤銷銅陵縣,并入銅官山市。原由省直轄的銅官山市改名為銅陵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轄1市、12縣。
1959年東流、至德2縣合并為東至縣(駐堯度鎮(zhèn))。轄1市、11縣。
1961年安慶、銅陵2市改由省直轄。
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將銅陵、貴池、青陽、東至4縣劃歸池州專區(qū)。轄1市、8縣。
1970年安慶專區(qū)改稱安慶地區(qū),地區(qū)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桐城、樅陽、懷寧(駐石牌鎮(zhèn))、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潛山(駐梅城鎮(zhèn))等8縣。
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安慶地區(qū)轄8縣。
1988年8月1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安慶地區(qū),所屬的桐城縣、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劃歸安慶市。
1996年8月20日,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屬安慶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安慶市郊區(qū)更名為安慶市宜秀區(qū)。
2011年,宿松縣被確立為安徽省直接管理縣體制試點縣。
2015年10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將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國函 181號)
2016年1月4日,安徽省正式宣布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
2018年7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潛山縣,設立縣級潛山市。潛山市由安徽省直轄,安慶市代管。
安慶市現(xiàn)管轄3區(qū)、5縣、代管2縣級市。
三、安慶簡介
安慶,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市中心位于北緯29°47′~31°16′和東經115°45′~117°44′之間,長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處,西接湖北,南鄰江西,西北靠大別山主峰,東南倚黃山余脈。全市現(xiàn)轄懷寧、桐城、望江、太湖、岳西、宿松、潛山7縣(市)及迎江、大觀、宜秀3區(qū)。全市總面積13589.9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821平方公里,F(xiàn)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正在積極推進創(chuàng)建國家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信用建設示范城市、全國國土資源節(jié)約集約模范市和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yōu)秀市。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15.6萬人,城鎮(zhèn)化率56.29%。
安慶先民自古就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慶軍為舒州安慶軍,“安慶”自此得名。公元1195年,宋寧宗趙擴因為曾任安慶軍節(jié)度使,舒州是其潛邸之一,故將舒州安慶軍升格為安慶府。1217年,黃榦就任安慶知府,開始建筑安慶城。安慶建城最終完成于1260年,至今已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宜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
歷史文化名城——安慶
自宋至明,安慶一直是府城所在地,元代為安慶路,明代恢復安慶府。明末,崇禎七年,設“安廬兵備道”,崇禎十年又設“巡撫都御史”,安慶的政治軍事地位又一次提高。清初,順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分設左右布政使司?滴趿辏1667),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稱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因為安徽巡撫和安徽按察使司的先期進駐,安慶作為名義上的省會,基本確立。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寧遷回安慶,安慶正式成為省會駐地。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國三十八年(1949),安慶一直為安徽省會駐地,是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豐十一年(1861)曾國藩創(chuàng)辦的安慶內軍械所,制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船;清光緒年間陳獨秀在安慶舉辦藏書樓演說、創(chuàng)辦《安徽俗話報》,第一次舉起“新文化”的旗幟;光緒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發(fā)生在安慶的徐錫麟巡警學堂起義和熊成基炮馬營起義,接連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和新軍起義的第一槍;安徽省的第一座發(fā)電廠、第一座自來水廠、第一家電報局、第一部電話、第一條官辦公路、第一個飛機場、第一個現(xiàn)代圖書館、第一所大學、第一張報紙……都誕生在這里。安慶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xiāng)”、“禪宗圣地”的美譽。是《孔雀東南飛》、“大喬小喬”、“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發(fā)生地,是統(tǒng)治中國文壇二百余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為代表的徽班成長的搖籃,是黃梅戲形成和發(fā)展的地方,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佛教領袖趙樸初、道教領袖陳攖寧、“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計算機之父”慈云桂、“將軍外交家”黃鎮(zhèn)、“雜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等影響中國、聞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鄉(xiāng)。古皖文化、禪宗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各種文化生態(tài),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2005年4月,國務院同意安慶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也是國家唯一單獨特批通過的城市。截至2015年底,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3種。紅色文化遺址眾多,如岳西紅二十八軍舊址、王步文故居等。
安慶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市境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2處、省級風景名勝區(qū)6處,國家森林公園5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座,世界地質公園1處(天柱山),國家地質公園1處(天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鷂落坪)1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0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種、省級非遺23種。具有雄、奇、靈、秀特色的天柱山,為國家級5A風景名勝區(qū),景區(qū)面積83.45平方公里,保護帶面積333平方公里。司空山因古洞、危崖、險峰、瀑布等景觀稱勝,更因禪宗二祖在此筑壇說法而揚名千古。長江絕島”小孤山矗立江中,素有“江上小蓬萊”之美譽!澳蠂¢L城”白崖寨、花亭湖風景名勝區(qū)和大龍山風景區(qū)均各具特色。吸引著八方游客。市區(qū)的迎江寺振風塔,塔影橫江,有“過了安慶不說塔”之譽。
安慶交通便捷,旅游服務設施齊全。傳統(tǒng)食品和風味小吃自古聞名。鰣魚、鱭刀魚、大閘蟹、墨子酥、油酥餅、桐城豐糕、懷寧貢糕、江毛水餃、雞湯炒米等特色食品讓人回味無窮,望江挑花、潛山舒席、宿松蠟染、岳西翠蘭茶葉等傳統(tǒng)工藝品或土特產品令人愛不釋手。滬蓉、東香、安合、合銅黃等高速公路干線,105、206、318三條國道和合九鐵路在市境交會;寧安高鐵竣工,2015年12月正式運營;合安九高鐵12月正式動工;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和建設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安慶—景德鎮(zhèn)高速公路相連接。安慶天柱山民航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廈門、?凇⑽靼、昆明、寧波等航線。安慶集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已經形成。2000年,安慶被批準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2012年底,省政府批準安慶市整體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qū)規(guī)劃范圍;2013年,安慶市首次入圍年度“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市”榜單。
安慶為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安慶城北枕龍山,南臨長江,西依皖河,東接石塘、破罡諸湖,獅子山、鳳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鑲嵌其間,整座城市就像是一座大園林。城北的大龍山—石塘湖風景區(qū),山景、水景、石景、樹景、洞景融為一體,別具特色;城西的陳獨秀陵園,林郁山靜,幽雅肅穆;城南沿江岸建設的外灘公園、橋頭公園綿延近10公里,形成一條靚麗的風景線;城內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國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風貌;特別是歷史悠久的菱湖公園與后期建設的蓮湖公園、市民公園、大湖風景區(qū)已連成一片,總面積近5平方公里;建設在景區(qū)內的文化廣場、黃梅戲藝術中心、鄧石如碑館、黃梅閣、血衣亭、日本櫻花園、徽派盆景園、黃鎮(zhèn)紀念館和科技館、體育館、圖書館等建筑物,以及程長庚、鄧石如、嚴鳳英、鄧稼先、陳延年等塑像,更是增添了一層文化氛圍。2006年,建設部命名安慶為國家園林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37.1%,林木綠化率39.9%;市區(qū)綠化覆蓋率40.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3平方米。
國家園林城市——安慶
安慶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地”、“最具潛力十大風景名勝區(qū)”等稱號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qū)天柱山,有花亭湖、巨石山、五千年文博園、嬉子湖、孔雀東南飛、明堂山、天峽、石蓮洞等十余處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有大龍山、小孤山、白崖寨、鷂落坪、妙道山、薛家崗等數(shù)十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濕地保護區(qū)或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而且是黃山、九華山、廬山等世界著名風景區(qū)之間交通的幾何中心。天柱山,古稱“南岳”,為漢武帝南巡封禪之地;小孤山屹立于宿松以南的長江北岸,陸游曾流連于此。唐宋年間,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中華禪宗開山鼻祖二祖慧可受達摩心法只身南下司空山,開宗立派,三祖僧璨完成了禪宗的理論體系。至今安慶境內仍留有二祖禪堂、三祖寺和迎江寺等諸多的佛教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