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淮南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呂夷簡、蔣欽、呂公著、劉曄、呂文煥、呂祖泰、白時中、張泌、魏杞,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淮南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1、呂夷簡

重要事件:呂夷簡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早年進士,歷任通州通判、濱州知州、祠部員外郎、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真宗年間以刑部郎中權(quán)知開封府,仁宗立后任宰相。他輔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臨朝聽政的情況下,正確處理國內(nèi)外矛盾,保證了北宋社會安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為宋代名相之一。

影響:呂夷簡為北宋政治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貢獻,被視為北宋名相之一。

評價和爭議:歷史上對呂夷簡的評價比較高,認為他是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和忠誠的官員。但也有人認為他過于權(quán)傾朝野,有一定的爭議。

2、蔣欽

重要事件:蔣欽是漢末東吳名將,早年隨孫策平定丹陽、吳郡、會稽和豫章四郡,平賊盜,遷西部都尉。后來,他討會稽賊呂合、秦狼等,徙討越中郎將。又與賀齊并力討平黟賊,從征合肥,因功遷蕩寇將軍,領(lǐng)濡須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quán)討伐關(guān)羽,蔣欽率領(lǐng)水軍入沔水;剀娡局胁∈。

影響:蔣欽是漢末東吳的名將之一,對東吳的抵抗有一定的貢獻。

評價和爭議:歷史上對蔣欽的評價比較高,認為他是有才干和忠誠的將領(lǐng)。

3、呂公著

重要事件:呂公著是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和學(xué)者,曾出任潁州通判,并與歐陽修結(jié)為講學(xué)之友。后來,他累官龍圖閣直學(xué)士,在濮議時,因諫阻英宗貶呂誨出京未果,故堅請外任,為蔡州知州。

影響:呂公著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學(xué)者,對宋朝的文化和政治發(fā)展有一定的貢獻。

評價和爭議:歷史上對呂公著的評價比較高,認為他是一位有才干和忠誠的官員。

4、劉曄

重要事件:劉曄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戰(zhàn)略家,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fā)展往往一語中的。

影響:劉曄是魏國著名的戰(zhàn)略家和謀士,對魏國的政治和軍事發(fā)展有一定的貢獻。

評價和爭議:歷史上對劉曄的評價比較高,認為他是一位有才干和忠誠的官員。

5、呂文煥

重要事件:呂文煥是南宋后期著名將領(lǐng),曾擔(dān)任宋朝守將,在宋蒙襄樊之戰(zhàn)期間相持達6年之久。1273年,襄陽兵盡糧絕,呂文煥投降元朝,并立刻為元軍策劃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漢),自請為先鋒。隨后攻破及招降沿江諸州,并為伯顏向?qū),引元軍東下。官至中書左丞,1286年告老還鄉(xiāng),卒于家。

影響:呂文煥是南宋后期著名的將領(lǐng),對宋朝的軍事抵抗和和平轉(zhuǎn)型有一定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歷史上對呂文煥的評價有一定的爭議,認為他的投降行為是對南宋的不忠和背叛,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在保護士兵和平民的生命財產(chǎn)?傮w來說,他的軍事才華和貢獻還是得到了一定的肯定。

6、呂祖泰

重要事件:呂祖泰是北宋時期的文學(xué)家和官員,曾遍游江、淮,結(jié)交當(dāng)世知名士,得到了很多人的贊譽。他的文學(xué)才華和交友廣泛,使他廣受歡迎。他常飲酒,論世事無所忌諱,有時會讓人感到驚訝。

影響:呂祖泰是北宋時期的文學(xué)家和官員,他的文學(xué)才華和交友廣泛,使他廣受歡迎。

評價和爭議:歷史上對呂祖泰的評價比較高,認為他是一位有才干和開放思想的官員和文學(xué)家。

7、白時中

重要事件:白時中是北宋時期的官員,出身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尚書右丞、中書門下侍郎、太宰等職。他一直奉行蔡京父子的意志,被認為是懦弱的官員之一。在靖康之變時,他建議欽宗棄城逃跑,后被批評。不久之后,他去世了。

影響:白時中是北宋時期的官員,但他的懦弱行為和奉行蔡京父子的意志,使他在歷史上留下了不佳的印象。

評價和爭議:歷史上對白時中的評價較為負面,認為他是一位懦弱的官員,為蔡京父子盡忠,對靖康之變的處理也不得當(dāng)。

8、張泌

重要事件:張泌是五代后蜀時期的詞人,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詞用字工煉,章法巧妙,描繪細膩,用語流暢。他的作品以寫湖湘桂一帶風(fēng)物為多,大多為艷情詞,風(fēng)格介于溫庭筠、韋莊之間而更偏向于韋莊。

影響:張泌是五代后蜀時期的詞人,他的詞作用字工煉,章法巧妙,描繪細膩,用語流暢,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評價和爭議:歷史上對張泌的評價比較高,認為他是一位有才華的詞人,他的艷情詞和文學(xué)風(fēng)格得到了很多人的贊賞。

9、魏杞

重要事件:魏杞是南宋時期的官員,出身于壽州壽春(今安徽壽縣),進士出身。他擔(dān)任金通問使,不辱使命,后來連擢參知政事、右仆射兼樞密使,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學(xué)士奉祠告老。

影響:魏杞是南宋時期的官員,歷任多個高官職位,他的政治才華和貢獻得到了一定的贊譽。

評價和爭議:歷史上對魏杞的評價比較高,認為他是一位有才干的官員,他的政治才華和貢獻得到了一定的贊譽。

二、淮南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市境屬“淮夷”之地。西周時期,市境大部為州來國所轄,南部地區(qū)分屬六、蓼。春秋末期,諸侯紛爭。周襄王三十年(前622)楚滅六、蓼,市境南部入楚。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吳滅州來,市境屬吳。隨著楚國勢力的擴張,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國被迫幾度遷都,求救于吳。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在吳國的支持下,蔡國遷都于州來,改州來為下蔡。戰(zhàn)國初期,周貞定王二十二年(前447),楚惠王滅蔡,市境屬楚。戰(zhàn)國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遷都于壽春,改壽春為郢。楚王負芻五年(前223),秦滅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統(tǒng)一六國,市境淮河以南屬九江郡(郡治壽春),鳳臺縣及淮河以北屬泗水郡。漢高祖四年(前203),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首置淮南國,都六(今六安),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前196),英布獲罪伏誅,改封劉長為淮南王,都壽春(今壽縣)。漢文帝六年(前174),劉長獲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漢文帝十六年(前164),淮南國被分為淮南、衡山、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3個兒子,長子劉安繼任淮南王,都壽春。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劉安獲罪自盡,廢淮南國,復(fù)為九江郡,治壽春。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部,屬揚州刺史部,駐九江郡,壽春為九江郡治所。西漢時期,市境先后為淮南國、九江郡所轄,鳳臺縣屬沛郡下蔡縣。東漢時期,市境為九江郡所轄,分屬壽春縣、下蔡縣。三國時期,曹魏設(shè)淮南郡,壽春為郡治兼揚州治所。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為淮南王,明帝青龍元年(233)移治合肥新城。其間,市境為淮南郡所轄。西晉初年,揚州遷治建鄴,淮南郡遷治于壽春,市境為其所轄。永嘉亂起,淮河流域淪為戰(zhàn)亂區(qū),江淮郡縣大批廢弛,北人南遷。東晉咸和初年僑置淮南郡于丹陽郡湖縣,市轄境則為僑置的南梁郡。孝武帝時,因避帝后鄭阿春名諱,改壽春為壽陽。南北朝期間,劉宋、南齊、蕭梁沿襲東晉,僑置淮南郡于江南。市境淮河以南先后有豫州、南梁郡等僑置郡縣。北魏、北齊、北周、隋時,市境淮河以南復(fù)為淮南郡所轄,淮河以北屬汝陰郡下蔡縣。隋開皇八年(588)置淮南行臺尚書省,治所壽春;次年滅陳,改行臺省為壽州總管府。大業(yè)三年(607)改置淮南郡,壽春為郡治所。

唐置淮南道,市境淮河以南屬淮南道壽州所轄。天復(fù)二年(902),唐封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為吳王,都揚州,壽州為吳國地;春右员睂俸幽系罎}州下蔡縣。五代初,吳王天祐四年(907)置壽州忠正軍節(jié)度使。吳天祚三年(937)南唐代吳,以壽州置清淮軍節(jié)度使。后周顯德四年(957)世宗拔壽州,置忠正軍節(jié)度使,徙軍治、州治于下蔡(今鳳臺),稱北壽春,壽州稱南壽春。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屬淮南路壽州(治下蔡)所轄。熙寧五年(1072)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市境為淮南西路壽州所轄。徽宗政和六年(1116)升壽州為壽春府,府治在北壽春(下蔡)。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以淮河、大散關(guān)為界,市境淮河以北屬金國,淮河以南為宋地。金以下蔡為壽州,置防御使,隸汴京路(后改稱南京路)。宋置安豐軍,治安豐縣,壽春隸安豐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復(fù)置壽春府,隸淮南西路,壽春為府治,兼制安豐軍。元代,市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安豐路,分屬壽春、下蔡兩縣所轄。至元二十八年(1291)建懷遠縣,今市區(qū)東部屬懷遠縣轄地。明代,市境屬南京鳳陽府轄地,分屬壽州(包括今鳳臺縣)、懷遠縣。清初,市境屬江南行省鳳陽府,分屬壽州、懷遠縣所轄。順治十八年(1661)置江南省左、右承宣布政使司,鳳陽府隸屬左司。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改稱安徽布政使司。雍正十一年(1733)從壽州分置出鳳臺縣,轄故下蔡縣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鳳臺縣遷治于下蔡縣故地(今城關(guān))。同治四年(1865),安徽置3道,市境隸屬鳳潁六泗道(后改為皖北道)鳳陽府。民國元年(1912)廢道府,市境分屬壽縣、鳳臺、懷遠縣。民國3年(1914),市境屬安徽省淮泗道(治鳳陽縣)。民國21年(1932),市境隸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qū),專員駐壽縣。民國27年(1938)改屬第三區(qū),專員先后駐立煌(今金寨)、六安。民國29年(1940),第三區(qū)改為第二區(qū)。其中有“淮南三鎮(zhèn)”之稱的田家庵、大通、九龍崗均屬懷遠縣所轄。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市境分屬淮南礦區(qū)、壽縣、鳳臺縣。1949年3月,*華東局決定在淮南三鎮(zhèn)的基礎(chǔ)上設(shè)立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qū);4月,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qū)改設(shè)為淮南礦區(qū)。1950年9月,建縣級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轄淮南市。1977年1月,鳳臺縣由阜陽專區(qū)劃入。1999年11月,毛集社會發(fā)展綜合實驗區(qū)批準成立。2004年7月,孔店鄉(xiāng)、三和鄉(xiāng)、曹庵鎮(zhèn)、史院鄉(xiāng)、孤堆鄉(xiāng)、楊公鎮(zhèn)、孫廟鄉(xiāng)由長豐縣、壽縣分別劃入淮南市大通區(qū)、田家庵區(qū)、謝家集區(qū)。2015年12月3日,國務(wù)院批復(fù)同意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2016年1月,壽縣正式劃歸淮南市。

三、淮南簡介

地理位置

淮南市位于北緯31°54′8″~33°00′26″和東經(jīng)116°21′5″~117°12′30″之間,地處安徽省中北部,東與滁州市毗鄰,東南與合肥市連接,西南與六安市相連,西與阜陽市相接,北與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最東端位于大通區(qū)孔店鄉(xiāng)王祠村以東、高塘湖中心線上,最西端位于鳳臺縣尚塘鄉(xiāng)侯海孜以西與利辛縣接壤處,最南端位于壽縣三覺鎮(zhèn)馮樓村槐樹莊以南與六安市金安區(qū)接壤處,最北端位于鳳臺縣與蒙城縣、利辛縣交會的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線上。市人民政府駐田家庵區(qū)和風(fēng)大街88號,電話區(qū)號0554,郵政編碼:232063,距省會合肥市區(qū)95公里。

轄區(qū)東西最長距離80.23公里,南北最長距離122.68公里,總面積5533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夏商時期,市境屬“淮夷”之地。西周時期,市境大部為州來國所轄,南部地區(qū)分屬六、蓼。春秋末期,諸侯紛爭。周襄王三十年(前622)楚滅六、蓼,市境南部入楚。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吳滅州來,市境屬吳。隨著楚國勢力的擴張,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國被迫幾度遷都,求救于吳。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在吳國的支持下,蔡國遷都于州來,改州來為下蔡。戰(zhàn)國初期,周貞定王二十二年(前447),楚惠王滅蔡,市境屬楚。戰(zhàn)國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遷都于壽春,改壽春為郢。楚王負芻五年(前223),秦滅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統(tǒng)一六國,市境淮河以南屬九江郡(郡治壽春),鳳臺縣及淮河以北屬泗水郡。漢高祖四年(前203),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首置淮南國,都六(今六安),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前196),英布獲罪伏誅,改封劉長為淮南王,都壽春(今壽縣)。漢文帝六年(前174),劉長獲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漢文帝十六年(前164),淮南國被分為淮南、衡山、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3個兒子,長子劉安繼任淮南王,都壽春。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劉安獲罪自盡,廢淮南國,復(fù)為九江郡,治壽春。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部,屬揚州刺史部,駐九江郡,壽春為九江郡治所。西漢時期,市境先后為淮南國、九江郡所轄,鳳臺縣屬沛郡下蔡縣。東漢時期,市境為九江郡所轄,分屬壽春縣、下蔡縣。三國時期,曹魏設(shè)淮南郡,壽春為郡治兼揚州治所。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為淮南王,明帝青龍元年(233)移治合肥新城。其間,市境為淮南郡所轄。西晉初年,揚州遷治建鄴,淮南郡遷治于壽春,市境為其所轄。永嘉亂起,淮河流域淪為戰(zhàn)亂區(qū),江淮郡縣大批廢弛,北人南遷。東晉咸和初年僑置淮南郡于丹陽郡湖縣,市轄境則為僑置的南梁郡。孝武帝時,因避帝后鄭阿春名諱,改壽春為壽陽。南北朝期間,劉宋、南齊、蕭梁沿襲東晉,僑置淮南郡于江南。市境淮河以南先后有豫州、南梁郡等僑置郡縣。北魏、北齊、北周、隋時,市境淮河以南復(fù)為淮南郡所轄,淮河以北屬汝陰郡下蔡縣。隋開皇八年(588)置淮南行臺尚書省,治所壽春;次年滅陳,改行臺省為壽州總管府。大業(yè)三年(607)改置淮南郡,壽春為郡治所。

唐置淮南道,市境淮河以南屬淮南道壽州所轄。天復(fù)二年(902),唐封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為吳王,都揚州,壽州為吳國地。淮河以北屬河南道潁州下蔡縣。五代初,吳王天祐四年(907)置壽州忠正軍節(jié)度使。吳天祚三年(937)南唐代吳,以壽州置清淮軍節(jié)度使。后周顯德四年(957)世宗拔壽州,置忠正軍節(jié)度使,徙軍治、州治于下蔡(今鳳臺),稱北壽春,壽州稱南壽春。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屬淮南路壽州(治下蔡)所轄。熙寧五年(1072)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市境為淮南西路壽州所轄;兆谡土辏1116)升壽州為壽春府,府治在北壽春(下蔡)。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以淮河、大散關(guān)為界,市境淮河以北屬金國,淮河以南為宋地。金以下蔡為壽州,置防御使,隸汴京路(后改稱南京路)。宋置安豐軍,治安豐縣,壽春隸安豐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復(fù)置壽春府,隸淮南西路,壽春為府治,兼制安豐軍。元代,市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安豐路,分屬壽春、下蔡兩縣所轄。至元二十八年(1291)建懷遠縣,今市區(qū)東部屬懷遠縣轄地。明代,市境屬南京鳳陽府轄地,分屬壽州(包括今鳳臺縣)、懷遠縣。清初,市境屬江南行省鳳陽府,分屬壽州、懷遠縣所轄。順治十八年(1661)置江南省左、右承宣布政使司,鳳陽府隸屬左司?滴趿辏1667),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改稱安徽布政使司。雍正十一年(1733)從壽州分置出鳳臺縣,轄故下蔡縣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鳳臺縣遷治于下蔡縣故地(今城關(guān))。同治四年(1865),安徽置3道,市境隸屬鳳潁六泗道(后改為皖北道)鳳陽府。民國元年(1912)廢道府,市境分屬壽縣、鳳臺、懷遠縣。民國3年(1914),市境屬安徽省淮泗道(治鳳陽縣)。民國21年(1932),市境隸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qū),專員駐壽縣。民國27年(1938)改屬第三區(qū),專員先后駐立煌(今金寨)、六安。民國29年(1940),第三區(qū)改為第二區(qū)。其中有“淮南三鎮(zhèn)”之稱的田家庵、大通、九龍崗均屬懷遠縣所轄。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市境分屬淮南礦區(qū)、壽縣、鳳臺縣。1949年3月,*華東局決定在淮南三鎮(zhèn)的基礎(chǔ)上設(shè)立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qū);4月,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qū)改設(shè)為淮南礦區(qū)。1950年9月,建縣級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轄淮南市。1977年1月,鳳臺縣由阜陽專區(qū)劃入。1999年11月,毛集社會發(fā)展綜合實驗區(qū)批準成立。2004年7月,孔店鄉(xiāng)、三和鄉(xiāng)、曹庵鎮(zhèn)、史院鄉(xiāng)、孤堆鄉(xiāng)、楊公鎮(zhèn)、孫廟鄉(xiāng)由長豐縣、壽縣分別劃入淮南市大通區(qū)、田家庵區(qū)、謝家集區(qū)。2015年12月3日,國務(wù)院批復(fù)同意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2016年1月,壽縣正式劃歸淮南市。

地質(zhì)地貌

淮南市境在構(gòu)造單元上屬于中朝準地臺淮河臺坳淮南陷褶斷帶(即華北地臺豫淮褶皺帶)東部的淮南復(fù)向斜。東界為郯廬斷裂,西臨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鄰合肥坳陷,南北為洞山斷裂和劉府?dāng)嗔褗A持。區(qū)內(nèi)構(gòu)造以北西西向構(gòu)造占主導(dǎo)地位,受后期強烈改造,但總體形態(tài)變化不大,復(fù)式向斜內(nèi)次一級褶皺及斷裂發(fā)育。地質(zhì)演化歷史可分為前震旦紀、震旦紀—三疊紀、侏羅紀—第四紀3個階段,前震旦紀,淮南地殼處于活動階段;震旦紀—三疊紀屬于劇烈運動時期,先后經(jīng)歷蚌埠、鳳陽、皖南、加里東、華西力、印支等運動。其間地殼幾度隆起沉降,形成海陸交互相地層。特別是晚石炭紀和二疊紀時期海陸交互相的沉積環(huán)境,成為煤炭資源良好的生成條件,從而形成境內(nèi)大量的煤炭資源。侏羅紀—第四紀,經(jīng)過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逐漸塑造出今天的地貌特征。

淮南市境以淮河為界形成兩種不同的地貌類型,淮河以南為丘陵,屬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以壽縣為例,北、中部為淮河沖積平原;西北部為沿淮河、淠河洼地;東南部為崗地。淮河南岸由東至西隆起不連續(xù)的低山丘陵,環(huán)山為一斜坡地帶,寬約500~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75米;斜坡地帶以下交錯銜接洪沖積二級階地,寬500~2500米,海拔30~40米,坡度2°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級階地以下是淮河沖積一級階地,寬2500~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緩;一級階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灘,寬2000~3000米,海拔17~20米,漫灘以下是淮河濱河淺灘。舜耕山以南斜坡以下,東為高塘湖一、二級洪沖積階地,西為瓦埠湖一、二級洪沖積階地;中為丘陵崗地。淮河以北為地勢平坦的淮北平原,淮河以北平原地區(qū)為河間淺洼平原,地勢呈西北東南向傾斜,海拔20~24米,對高差4~5米。

行政區(qū)劃

淮南市轄壽縣、鳳臺縣2個縣,大通區(qū)、田家庵區(qū)、謝家集區(qū)、八公山區(qū)、潘集區(qū)5個市轄區(qū)以及毛集社會發(fā)展綜合實驗區(qū),共8個縣級行政區(qū);下設(shè)59個鎮(zhèn)、12個鄉(xiāng)、19個街道,共90個鄉(xiāng)級行政區(qū);下設(shè)281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827個村民委員會。

壽縣轄22個鎮(zhèn),3個鄉(xiāng),共25個鄉(xiāng)級行政區(qū);下設(shè)18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267個村民委員會。

鳳臺縣轄12個鎮(zhèn),4個鄉(xiāng),共計16個鄉(xiāng)級行政區(qū);下設(shè)37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213個村民委員會。

大通區(qū)轄3個鎮(zhèn),1個鄉(xiāng),1個街道辦事處,共5個鄉(xiāng)級行政區(qū);下設(shè)21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51個村民委員會。

田家庵區(qū)轄4個鎮(zhèn),1個鄉(xiāng),9個街道辦事處,共14個鄉(xiāng)級行政區(qū);下設(shè)102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41個村民委員會。

謝家集區(qū)轄4個鎮(zhèn),2個鄉(xiāng),5個街道辦事處,共11個鄉(xiāng)級行政區(qū);下設(shè)37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56個村民委員會。

八公山區(qū)轄2個鎮(zhèn),3個街道辦事處,共5個鄉(xiāng)級行政區(qū);下設(shè)21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21個村民委員會。

潘集區(qū)轄9個鎮(zhèn),1個鄉(xiāng),1個街道辦事處,共11個鄉(xiāng)級行政區(qū);下設(shè)37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141個村民委員會。

毛集社會發(fā)展綜合實驗區(qū)轄3個鎮(zhèn);下設(shè)8個社區(qū)居委會,37個村民委員會(毛集社會發(fā)展綜合實驗區(qū)作為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的社會發(fā)展綜合實驗區(qū),不屬于行政區(qū)劃之列,在行政區(qū)劃上,毛集鎮(zhèn)、夏集鎮(zhèn)、焦崗湖鎮(zhèn)屬鳳臺縣管轄)。

人口  民族 方言

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市總戶數(shù)1254778戶,戶籍人口3876114人,較2021年減少21699人。全市共出生23280人,男12251人,女11029人,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11,出生率為5.99‰,比2021年下降1.21個千分點。全市共死亡27124人,死亡率為6.98‰,比2021年上升4.08個千分點。全市人口自然增長負3884人,自然增長率負0.99‰,比2021年下降5.39個千分點。全市總遷入人口41722人,總遷出人口59577人,機械增長率為負增長4.59‰,比2021年上升1.61‰。

淮南市是少數(shù)民族散居城市,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全市共有45個少數(shù)民族成份,有少數(shù)民族常住人口8.45萬人,占全市總?cè)丝诘?.8%。其中回族人口最多,為7.79萬人,占全市少數(shù)民族總?cè)丝诘?2.2%。少數(shù)民族人口分布在沿淮(淮河)、沿湖(瓦埠湖)、沿河(泥河)、沿山(八公山)地帶,呈大雜居、小聚居特點。轄有4個民族鄉(xiāng),分別是壽縣陶店回族鄉(xiāng)、謝家集區(qū)孤堆回族鄉(xiāng)、潘集區(qū)古溝回族鄉(xiāng)、鳳臺縣李沖回族鄉(xiāng)。另有23個民族村、4個民族街道(社區(qū))、18所民族中小學(xué)。共有4所市級民族團結(jié)進步教育基地,2家省級民族團結(jié)進步示范單位,17家市級民族團結(jié)進步示范單位。

淮南方言分屬于漢語方言中的江淮官話和中原官話。屬于江淮官話者分布于市境東部少數(shù)鄉(xiāng)鎮(zhèn);屬于中原官話者分布于市境的大部分地區(qū)。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江淮官話保留古人聲,中原官話沒有;江淮官話漢語拼音中唇齒音“f”與舌根音“h”不混,中原官話或不分,或相混;聲調(diào)上存在一定區(qū)別。兩者相同點在于:漢語拼音中平舌音“z、c、s”和翹舌音“zh、ch、sh”基本不分;漢語拼音中的“in、ing”韻母與舌尖音“j、q、x”相拼合時,均發(fā)與“in”相拼合時的讀音;“en、eng”韻母與舌音(平舌、翹舌)“z、c、s(zh、ch、sh)”相拼合時,均發(fā)“en”相拼合時的讀音,從而形成局部后鼻音缺失的現(xiàn)象。隨著普通話教育的普及,在當(dāng)今的青少年中,這種現(xiàn)象正在逐步消失。

氣候

淮南市境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地帶,季風(fēng)顯著,四季分明,具有春溫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季干冷的氣候特征。2022年全市平均氣溫16.7℃,較常年(1991-2020年,下同)基本持平。年降水量866.8毫米,較常年偏少1.2成。6月23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日照時數(shù)1985.8小時,較常年持平。全年主要災(zāi)害性天氣有高溫、干旱、大風(fēng)、暴雨、寒潮、霧等。

氣溫 年平均氣溫16.7℃,較常年(16.5℃)偏高0.2℃,基本持平。3月異常偏高2.4℃, 6月、8月、11月顯著偏高1.8℃、1.5℃、1.7℃,12月異常偏低2.3℃,2月顯著偏低1.6℃,5月、10月偏低1.1℃、1.4℃,其余月份正常。春季(3-5月,下同)平均氣溫17.2℃,夏季(6-8月,下同)平均氣溫28.6℃,秋季(9-11月,下同)平均氣溫17.7℃,2021年/2022年冬季(2021年12月-2022年2月,下同)平均氣溫3.5℃。春季較常年同期偏高0.7℃,夏季較常年同期偏高1.2℃,秋季持平,冬季較常年同期偏高1℃。年高溫日數(shù)(日最高氣溫≥35℃,下同)40天,較常年偏多22天。年極端最高氣溫38.8℃,出現(xiàn)在8月12日和14日;年極端最低氣溫-7.4℃,出現(xiàn)在12月18日。

降水 年降水量866.8毫米,較常年(984毫米)偏少1.2成。3月降水量顯著偏多1.8倍,10月顯著偏多57.2%,1月偏多31.4%,5月、9月、12月異常偏少89%、97.9%、94.4%,4月顯著偏少58.4%,2月、8月偏少33.5%、48.2%,其余月份正常。春季降水量197.9毫米,夏季降水量454.8毫米,秋季降水量137.1毫米,冬季降水量77毫米,秋冬季較常年同期偏少25.3%、26.2%,其余季節(jié)正常。年降水日數(shù)80天(降水量≥0. 1毫米),暴雨日數(shù)4天(日降水量≥50毫米,下同)。全年1月、2月和12月出現(xiàn)降雪天氣,年雪日數(shù)18天,全年積雪日數(shù)4天,分別為2月7日、8日、17日和18日。江淮之間6月23日入梅,較常年(6月21日)偏晚2天;7月11日出梅,與常年(7月12日)接近;梅雨期18天,偏短3天;全市平均梅雨量151.5毫米,偏少36%。

日照 年日照時數(shù)為1985.8小時,較常年(1963.9小時)略偏多。年日照百分率為45%,日照充足天數(shù)(年日照百分率>60%)155天,日照不足天數(shù)(年日照百分率<20%)128天。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