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學院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原隸屬文化部,最初稱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1955年1月正式定名為中國戲曲學校。1973年11月并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藝術大學”,后更名為“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戲曲學!薄1977年2月正式恢復中國戲曲學校建制。1978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中國戲曲學院,并招收第一屆本科生,從此揭開了中國戲曲藝術教育的新篇章。2000年劃轉北京市,國家對學院實行文化部與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的體制。
學院首任校長是中國現(xiàn)代戲劇奠基人之一的田漢先生,王瑤卿、晏甬、蕭長華、史若虛、王榮增、俞琳、朱文相、周育德、杜長勝等先后任校(院)長。學院的校訓是“德藝雙馨,繼往開來”。學院目前設有京劇系、表演系、導演系、音樂系、戲曲文學系、舞臺美術系、新媒體藝術系、國際文化交流系、基礎部、附中等10個教學單位,有“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藝術學理論”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15個本科專業(yè)和27個專業(yè)方向。戲劇戲曲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并列入北京市文化藝術人才培養(yǎng)基地建設項目。京劇表演專業(yè)是學院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專業(yè),也是國家和北京市兩級特色專業(yè)。
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注重教師結構調整,不斷提高教師素質。近年來,學院堅持“引進、培養(yǎng)、提高”的原則,先后引進了傅謹、謝柏梁、張火丁等特聘教授及學科帶頭人和其他高層次人才,同時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藝術家來院任教,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和著名藝術家為學術和創(chuàng)作帶頭人,新老結合、院內外結合、在職與客座結合的師資隊伍。截至底,在268名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到44%,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到69%,師資隊伍的學歷、職稱、年齡和學緣結構日趨優(yōu)化。
以藝術實踐、創(chuàng)作、科研推動教學建設,是學院辦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學院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學院現(xiàn)有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2個,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2項,國家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8項,北京市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7項,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北京市級特色專業(yè)4個,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團隊4個,北京市級教學名師5位,北京市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30余項。2006年以來,學院共取得各類科研立項240余項,資助經費達8900余萬元,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各類重要科研、創(chuàng)作獎勵23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教材150余部,產出各類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400余部。其中《中國藝術教育大系?戲曲卷》填補了戲曲教育長期無系統(tǒng)教材的空白。學院獲批建立“北京戲曲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研究基地”。學院創(chuàng)作改編的《白蛇傳》、《對花槍》、《岳云》、《杜十娘》、《張協(xié)狀元》、《悲慘世界》、《紅色娘子軍》、《還魂三疊》、《長征組歌》、《梅蘭霓裳》等大量優(yōu)秀作品,獲得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提名獎、全國優(yōu)秀劇目獎、國際戲劇協(xié)會(ITI)音樂戲劇獎等獎項。
學院形成了“教學、實踐、科研、創(chuàng)作”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60多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yǎng)萬余名戲曲專門人才,涌現(xiàn)出劉秀榮、謝銳青、楊秋玲、錢浩梁、張春孝、侯正仁、李光、孫岳、朱秉謙、劉長瑜、葉少蘭、李長春、馮志孝、關雅濃、王夢云、李朝貴、李維康、耿其昌、劉琪、沈健瑾、張曼玲、黃孝慈、于魁智、李勝素、孟廣祿、袁慧琴、王蓉蓉、周龍、張火丁、郭躍進、杜鎮(zhèn)杰、李宏圖、李軍等一大批藝術家。1996年至今,學院先后承辦了六屆“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為21世紀京劇表演藝術人才培養(yǎng)作出了特殊貢獻。中國戲曲學院被譽為“中國戲曲藝術人才的搖籃”。
學院一直承擔著向海外傳播中華戲曲文化的重要使命,與世界幾十所大學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2009年11月,學院與美國賓漢頓大學共同建立了全球第一家戲曲孔子學院,培養(yǎng)了各國留學生千余名,多次參加各類國際藝術節(jié)演出活動,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截至2015年3月,學院在校學生2687人,其中包括,全日制本科生2046人,研究生304人,第六屆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50人,繼續(xù)教育學生287人。最近三年的畢業(yè)生平均就業(yè)率為94.24%。
學院總占地面積5.4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5萬平方米。擁有大、小劇場、影視制作中心、錄音棚、體育館等教學實踐實習場所。截至底,學院圖書館總建筑面積5723平方米,藏有紙質圖書25.2萬冊,電子圖書190.64GB,同時,學院建成了穩(wěn)定、安全、高效的校園網絡,為教學手段的更新和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向未來,學院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貫徹學院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確定的“兩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扎實推進“全國戲曲高級人才培養(yǎng)中心、戲曲理論研究中心、戲曲文化信息交流與傳播中心”建設,為建設民族特色鮮明、國內水準一流、國際影響廣泛的戲曲藝術大學而努力奮斗。